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陈志武的金融课》(七)

好书推荐《陈志武的金融课》(七)

作者: 鸭狗之恋 | 来源:发表于2020-05-27 09:05 被阅读0次

    本书简介: 为什么犹太人会被认为是全球主宰金融界的群体?金融市场是富人俱乐部吗?本书从金融的起源讲起,阐述了金融的意义和价值、普惠金融、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等内容,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

    作者简介:陈志武,华人经济学家,亚洲环球研究所所长,曾获得默顿•米勒奖。著有《金融的逻辑》、《24堂财富课:与女儿谈创业》等畅销书。

    今天为你分享两个问题,一是宗教改革如何解放金融,二是欧美新教国家为何比天主教国家强大。

    早在公元5世纪,教皇利奥一世就说:“钱生息是灵魂的死亡”。基督教兴起后,只有犹太人可以合法地在欧洲各地经营有息放贷,造成犹太人主导金融世界多个世纪的局面。

    这个局面维持到何时才结束呢?

    一、宗教改革解放金融

    到中世纪后半期,欧洲教会对有息放贷的反对达到顶峰,使社会对放贷者尤其是犹太人的敌意达到高峰。

    佛罗伦萨诗人但丁在其著作《神曲》中,把放贷者放在炼狱的第七层,让炼狱清洗他们的罪孽。

    16世纪中期,日内瓦大教堂的主教加尔文说,既然出租土地可以合法收地租、房租,为什么放贷货币不能收“币租”呢?

    在加尔文和其他改革派神学家的推动下,基督教世界分裂成两大阵营:一是继续信奉罗马教廷的天主教,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及中南美洲的殖民地、葡萄牙及中南美洲的殖民地、法国部分地区等欧洲南部。一是抗拒罗马教廷的新教,包括荷兰、英国、德国、北欧,尤其是荷兰和英国,他们接受加尔文的新教商业伦理。

    加尔文新教的商业伦理有这么大影响力吗?

    首先,今天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16世纪接受加尔文新教的,包括英国及前殖民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

    其次,就如马克斯·韦伯在其经典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谈到的,资本主义的核心是承认及保护“用钱赚钱”的合法性,所以,如果没有加尔文对《申命记》的重新解释,资本主义在基督教世界就永远没有正当合法性。

    最后,在加尔文解放金融之前,欧洲只有犹太人合法经营有息放贷;但是在加尔文之后,金融从业者范围大大拓展,这就加快了金融发展速度,也为后来的工业革命奠定基础。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在《钱袋与永生》一书中,这样总结宗教改革对金融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独燕不成春。一个在炼狱中的有息放贷者造就不了资本主义。

    一种经济系统,只有在经历了各种障碍长跑之后,才能取代另一种系统。

    有息放贷者就是资本主义的启蒙者。

    金融要发展,首先要在宗教里解放。

    人从事商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在农耕时期,各大文明对商业的态度几乎均是消极的。柏拉图批评商人:一有机会赢利,他们就会设法牟取暴利。《圣经》认为商人上天堂比骆驼钻针孔还要难,中国的儒家伦理更是彻底的贱商主义,一言以蔽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美国思想家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观点:个人有增加自己资本的责任,而增加资本的本身就是目的。这从根本上认同了企业家职业的正当性和独立性。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作者马克斯·韦伯认为,在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中,基督教新教的清教徒精神和禁欲主义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尽管没有这些精神也可能产生某些资本主义特征,但不会产生完整意义上的资本主义。

    所以现代以信仰基督教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皆为新教占主流的国家,而传统天主教国家,如西班牙、意大利等,论经济实力与影响力,都只能算二流国家。

    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都是被西方殖民者统治过的地方,在200年前都是沿海村庄,但今天,香港是超级繁华,澳门则像发展中国家的小城镇。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而英国是加尔文新教国家,接受了改革后的新教商业伦理,不受罗马教廷的威权约束,把新教带到它的殖民地。而葡萄牙是天主教国家,在16世纪之后没有接受宗教改革,继续按照罗马教廷规定的等级秩序组织社会与经济,它们的殖民地也继承了天主教传统。

    实际上,不只是香港和澳门的差别大,处于北美的美国、加拿大跟处于中南美洲的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智利、秘鲁等国的差别更大。

    当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看重的是土地肥沃、矿藏丰富、气候适宜的中美和南美宝地,对今天美国和加拿大所在的贫瘠北美不屑一顾。

    可是,地理环境的劣势并没有妨碍美国、加拿大发展得比拉美国家更发达、更强大。

    二、欧美新教国家为何比天主教国家强大

    就拿GDP来说,比如在1991年,排名前10的国家中,除日本以外的其他9个国家,包括瑞士、瑞典、丹麦、荷兰、挪威、德国、美国、加拿大、奥地利。而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天主教国家都排在后面。

    如按1901-2017年获得诺奖的人数来排名会如何?

    获奖最多的前10名国家中,有8个是新教国家,但没有一个是天主教国家。而如果按每百万人口得诺奖人数算,也是新教国家远远领先。

    如果从1995年各国竞争力或政府清廉程度排名,前15名的国家中队日本外,也还是这些新教国家和地区。

    如何解释新教国家的优势?

    宗教改革的核心教义是反对教会垄断,不要听信教廷的控制,马丁·路德强调,基督徒要自己研读《圣经》,自己跟上帝对话。而如果不能读书识字,怎么读《圣经》,与上帝对话?

    所以,接受了新教的地方会大力办学扫盲,发展教育。以瑞典为例,当时的路德派教会从16世纪开始,多次发起扫盲运动,鼓励办学。到1700年左右,80%以上的瑞典人都能读书识字,人力资本空前高。

    1851年的欧洲,新教徒比例高的国家,文盲率明显就低。苏格兰、瑞典、英格兰新教徒超过90%,文盲率低于30%;德国文盲率在20%左右。但比利时、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基本上没有新教徒,是天主教国家,意大利文盲率达80%,西班牙为72%,法国为45%。

    意大利是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但到19世纪,就沦落为文盲大国?

    因为意大利直到19世纪末才把文盲率降到50%以下,是最晚完成扫盲的一个国家,还有它的好兄弟西班牙也是。

    宗教改革产生了两个不同的欧洲,两个欧洲的人力资本是如此的不同。直到今天,新教国家继续在各方面领先,而天主教国家还没有从历史包袱中走出来。

    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都起源于新教国家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次共分享了两个问题,一是宗教改革解放金融:新教国家之所以领先于天主教国家,一方面是新教解放了金融,在教义上承认“用钱赚钱”的正当性;另一方面是新教反对权威,强调个体的权利与责任,强调“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更可能发展出“小政府、大社会”的市场经济。

    二是欧美新教国家为何比天主教国家强大:正因为马丁·路德要求信徒自己读《圣经》,直接跟上帝对话,新教社会必然看重教育,鼓励个人读书,提高新教社会的人力资本。而拒绝接受新教义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不仅没有发展教育,反而把所有的书都看成是对罗马教廷的威胁,使南部欧洲的高文盲率维持到20世纪初。这也解释了两个不同欧洲过去5个世纪的经历,也说明了北美、拉美的不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陈志武的金融课》(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jmi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