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除夕业已立春,而雨却淅淅沥沥每日绵延,无有尽头。这样的佳节,这样的天气,让家住合肥市肥西县的刘春惠一家,更觉悲苦。从2019年1月30日最后一次联系到2月14日在董铺水库大坝北侧芦苇荡中被打捞上岸,中科大博士刘春杨与家人失联,整整十五天。
在这些日子里,家人都不知他为何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从小刘春杨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满满一墙的奖状就是最好的佐证。2008年以668分(全县第四名)考入中科大地球化学专业,本科期间曾获得中科大优秀学生金银奖、铜奖,并于本科毕业时获得了硕博连读的保送机会。
按照家里的规划,他会在2019年即在他28岁这一年拿到博士学位、找到工作,也会把谈恋爱提上日程,但这一切,戛然而止。
这么优秀的孩子,这么年轻的生命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心路历程呢?
2
对于刘春杨的离去,姐姐刘春惠认为“家里和他个人都有责任”。
家人很自责,认为一直以来没有和他好好沟通。对他总是很放心,相信他会处理好学业上的事情。父母是地道的农民,常年在镇上做园林工人,没念过什么书,两个姐姐也只念到初中就辍学去外地打工了。
因为学业水平上的差距,他们也没法过问太多,有次问他:“地球化学专业是干嘛的”,他回答说:“捡石头的”。
那么地球化学到底是什么样的专业呢?
地球化学专业:是一门由地质学、化学、物理学以及现代测试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及某些天体中发生的化学变化,揭示元素及其同位素的迁移和分散规律。
重点高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大学
刘春杨的大学同学说,在中科大,地球化学专业每年只招20余名本科生,有不少同学会选择转专业,他们那届毕业时,只有13人。但绝大多数学生都会读研、读博,基本上一半保研,一半出国。
本科最后一年,刘春杨和家人商量,想考托福、GRE,出国留学。但那段时间,留学生发生意外的新闻频发,父母不希望他离家太远,劝他留在国内。于是“成绩非常好“的刘春杨留了下来,选择保送本校本专业五年制的硕博连读。
那么刘春杨本科毕业时的需求,和家人最后的决定对他即将到来的硕博连读是否有影响呢?
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个专业的就业方向中能找出一些端倪。
地球化学专业就业方向:以地质、矿产类的行业为主。
可以进入冶金部门、各省有色金属勘查院工作;也可以选择各省级地质科学研究所、地质调查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等做研究工作;中央以及地方的土地资源部门和地震局的国家政府机关,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也可以去高校或高中教授相关课程。目前进入高校一般需要博士学历,一些好的更是需要国外留学的背景。而中学教师的门槛也逐渐升高,一般都需要硕士毕业。
但遗憾的是,此后6年刘春杨未发过一篇文章,这很不正常。本应于2017年毕业的他,因博士论文没通过,延期毕业一年;至2018年底时,还是因为:在规定期限内未达到博士毕业的相关要求,又将面临延期一年毕业。
所以他面临着很重的的毕业和就业压力,现在国内还过分重视出国经历,本土博士在就业上也是到处碰壁。
在2017年第一次延期毕业时,父母问过他想法,他回答:“还行,我在努力”。
而实际上,导师说:“他经常不去实验室,打电话不接。”室友说:“他书柜上没书,近一年来,常打游戏,比较颓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都待在宿舍。”
刘春杨出事前,他的家人对他最近一年在学校的真实状态一无所知。每次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总是说一切都好。
这些都是让家人自责的“没有好好和他沟通”,可是,就算知道了他的真实状况,以家人的认知水平和对于生计的理解,再多的沟通也许对于他来说只能“隔靴搔痒”,也许他们所说的并不是他真正所需求的,也并不是真正能帮到他的。
3
那么,他到底需要的是什么呢?
在博士延期时,他曾表示“还想读,但缺乏方向”。
他的这个“方向”,我试着理解为两种含义。
一种是对“专业深度”方向的探索;一种是对这个专业是否有兴趣的方向,是否甘心一辈子都做这个工作。
如果是第一种的话,据他的同学所说,一般博士生要达到毕业要求并不难,除非是比较特别的方向,但对于地化专业来说,不算特别。更何况他在本科时还屡屡获奖,硕博连读都是直接保送的。真要认真做实验,专心研究学问,专业问题对他的阻碍可能不是太大。
那我们不禁要探究第二种可能性,他对这个专业的兴趣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已逐渐在减淡?
我们来了解一下,对于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习有何区别,网上有人衍生出了“兔子理论”,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本科生:学习捡“死”兔子;硕士生:学习打一只在视野中奔跑的活兔子;博士生: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
我们还可以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一下,一个人是否适合学习地球化学专业及未来从事这方面工作。职业兴趣要求:研究型、现实型;能力要求:分析能力、野外工作能力。博士教育重要的一点是寻求真理、发现规律、探索人类尚不知道的知识。要发现新知识不仅需要研究能力,还需要学术激情和学术奉献精神。
而刘春杨的现状呢?老师、同学说:他经常不去实验室,宿舍里也没有任何书本,除了吃饭他基本不出门。如此,他就拿不到文凭,毕不了业,也更加剧了“对未来就业的迷茫”。根据学院相关规定,刘春杨这种硕博连读,相当于放弃硕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如果未能按时取得博士学位但满足硕士毕业要求,也可以继续申请硕士学位,这个是必须要申请的,并不自动会降级为硕士文凭。如果两个都申请失败,学历则为学士。
记得不久前,我和已上初中的孩子一起看了一本学生版《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从尔了解到,在国外很多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接触生涯规划,早早地在探索自己的天赋、喜好和逐渐清晰的未来职业定位,而这本书在2013年才被引进到中国。
有关研究发现,中国人的职业幸福感指数在世界范围内排名比较靠后,也就是说很多人都不能从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幸福的体验。一个人无法在其三分之二的生命光阴里获得幸福,这显然是个很大的问题。
其根源就在于没有人帮助我们意识到:个人在能力、兴趣、个人需要和价值方面的差异,评价个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判断何种职业适合自己,从而能在高中毕业时就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如果我们现代教育中能多一点这类探索性的教育,那么茫然的孩子是否会有多一种自我认知的渠道,会有早一点自信选择的余地呢?只关注分数而忽略了个人生命原有的灵性和活力,也许是这个事件给我们广大家长带来的警醒。
4
我们试着分析完他的家庭和教育现状,那他自身是否有原因呢?
在刘春杨的微信里只有五个联系人,父母、两个姐姐、一个同学,没有开通朋友圈,头像是默认的,也没有加入过任何同学群,平时也从不和同学们出去玩耍撸串,只是闷在宿舍里,躺着或打游戏。
也许在刘春杨看来从小学到高中,高分几乎是唯一的评判标准,那么到了大学只要重复之前的一切,结果就都会一样美好吗?
大学教育是什么呢?其实,到了大学,所有的问题不再有标准答案;不再有人要求你做什么,而是你自己要回答你想做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人生责任感的真正起点,没有人对你负责和需要你负责,但你需要对自己负责。
古代先贤早已给我们明示“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大学》的宗旨,在于知道要确定目标,确定目标后方能心地宁静,心地宁静方能安稳不乱,安稳不乱方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方能达到“至善”。
所以大学里给人提供的是一种精神资源,这种资源能够帮助你应付各种环境和挑战;大学将赋予人足够的时间和实践去认真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将重新树立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而这些的获得,除了学习还需要拓展朋友圈,交际圈,到公司、单位进行实习,参加学生会、团委等一些组织,然而刘春杨什么都没有做,只是自我封闭、茫然等待、得过且过。
查理芒格曾经说过,人一生一定要拥有多元思维模型。你不可能在一个小小的院系里发现人世间所有的智慧。你必须广泛学习,才能构架起自己心智模式,从而转化成自己的综合能力。
所以,这些高等学府教会我们的不仅仅是思考本身,还教会了我们为什么要思考。因为有了这样的能力,我们不再人云亦云,我们开始真正的思考和规划我们的人生。
5
据新闻报导,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这一年多西安交大、浙大、犹他大学、纽约大学加上这次的中科大,先后有五位博士轻生,给大众的理由几乎都是“不能承受学业和就业的压力”。
可是就算毕不了业,就算一时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就要一定要选择结束生命吗?难道不能选择提交退学申请,或降级到硕士学位,或放弃这一切从零开始吗?
也许你们都习惯了当第一,觉得只要自己努力就应该比别人优秀。
也许怕父母会失望会觉得你没用,白白浪费了这么多年的心血。
也许怕一直嫉妒你的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会嘲笑。
也许你以为自己靠努力就能超过同龄人,甚至都快要赢了,但最后,却将要输得一败涂地,感觉自己无法再承受那耻辱和风险。
但孩子们,你们知道吗?
最早《超人》的扮演者,红极一时的影星克里斯朵夫·李维在一次马术比赛中意外坠落,成了一个高位截瘫者。面对天堂到地狱的差距,他一度绝望过,也曾想就此了结生命。但在挫折面前,他最终选择了转弯,以轮椅代步,当起了导演,他导演的影片获得了金球奖。他还坚持用牙咬着笔,写出了他人生的第一部书《依然是我》。
所以,孩子们!人生的道路,除了直行还能拐弯,并且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面临要拐弯的境地,是笔直向前粉身碎骨,还是顺势拐一下弯呢?
现实生活和我们想要到达的目标,是需要跨越很长的历程,水能直通到大海,就在于它巧妙地避开了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
6
刘春杨及以上这几位博士生们的结局令人唏嘘,给我们留下了痛惜,也给我们触目的警示。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想用犹太古老的典籍《塔木德》里的名句与大家共勉:人是有两条生命的。一条是父母给的,另一条是自己赋予了生命的实质。超越别人,不能算是真正的超越,只有超越从前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超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