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分析的力量3(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分析的力量3(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作者: 孤鹰寒鸦 | 来源:发表于2020-10-28 11:50 被阅读0次

分析的力量3(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1、第三句话: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此句的第一部分,也是一个嵌套结构。先看人不知这三个字。显然,缺省了宾语我,完整的句子应该是人不知我。

但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组词中的否定结构。人+不知+我。其中不知,是人与我之间的否定关联。否定,就是没有关联。那么没有关联的二者,如何会放在一起的呢?也就是说,从个体出发,按照线性关联的方式向外伸展,是无法跟无关联对象联系在一起的。换句话说,一个个体无论如何延展自己,也无法接触到跟自己无关联的对象,也就是,它自己无法跟他者建立否定性关联。显然,应该有一个中介性的第三者,跨越二者之间,把彼此不关联的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一个从否定性关联的二者看来不存在的关联。否定性关联,对于关联中的二者而言,类似于一种虚拟关系。

那么,把二个无关联的对象联结起来的这个第三者,显然需要超越作为对象的二者共有的平面,站在高于二者的第三维度上。这就是否定模式所必须具有的超越性高度。否定模式,需要高于对象的第三维立场,具有超越对象的视野,是一个新的思维模式。

2、但我们还注意到,在这组合里面的二个对象宾语成分是我,也就是自我对象化。从中心主义立场看,中心的注意力通常是朝外的,通常是以他者为认知和行为对象,但随着认知与行为的深入,主体也需要把注意力转向自身,以自身为认知和行为对象。其实,人的基本生理活动,都是以自我为对象的,比如吃饭睡觉。但这类活动,通常都接近本能,无需专门的认知和专门的有意识指导,所以,被主体忽略。但人类以自身为对象的认知和活动,有时候比对外的认知和活动更为急迫和关键。所以自我对象化成为一个重要的思维模式。

3、人+不知+我,这一组合的第三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是,这一组合虽然宾语成分是我,属于自我对象化,但整个组合集合为一点后,也就是整个组合点化后,构成一个外在对象,是一个内含有三者关系的立体构造点。这里面的三者包括他者,对象化的我和作为超越性的第三者的我。因而这一组合里面含有三个主体我:第一个是作为他者关系对象的我(对象化的我),第二个是把他者和跟他者无关联的对象化的我相关联起来的我,第三个是叙述这一组合,或者说把这一组合对象化的我,这个我才是整句话的叙述者。

因而,我们在这一组合里发现了自我立场的转换,从对象的我,转向超越对象的我,再到宏观控制整个叙述的我。可以说,自我立场的转换是个体作为有限主体,在无限复杂世界里处理复杂情境所必须的能力。自我立场转换,是一个新的思维模式。

4、第一部分的后半部分不愠,也是个否定结构。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嵌套结构。这部分的结构是:(人+不知+我)+我+不愠。按照句法结构分析,此部分的主体结构是我不愠,而前面部分人不知我,则是这一主体结构发生的条件,应该属于条件状语。但在整句的构成上,其实这个句法的附加成分,才是整个句子的主要表示对象。换句话说,虽然(人+不知+我)这一组合,只是主句的一个修饰成分,但在整个句子里面具有关键意义,实际上是整个句子要表达意思的主要成分。把句法中的次要成分提前到句首,并且用类似内卷的方式,把一个次要句子要素扩展为一个组合。这种方式可以称为点的外展,是点化思维的一个逆行操作。点外展是个新思维模式。

5、完整的句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以分析为:((人+不知+我)+(我+不愠))+不亦君子乎?

句尾的不亦君子乎,也是个内卷模式。

现在我们把前二句跟第三句列在一起: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表面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关联,为什么会放在一起呢?当然,从儒家思想体系看,它们具有内在深处的关联。但我们这里只观察思维模式。从主句结构看,三者极其相似,应该说,这三句话是三个同构转化构造。

同构转化的思维模式威力极为强大,无论在科学发现,还是技术发明,以及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问题的解决中,同构转化的思维无处不在。我的朋友志峰致力于在幼儿思维训练里,使用大量形象有趣的案例,其中同构转化模式比比皆是。比如,给儿童一个球,让儿童说出其他跟球相关的东西。当然,从球出发,可以想到球场,打球,抛球这些事物,这是关联结构化的思维。但更为灵活的孩子,会说,太阳,月亮,轮胎,杯子盖,妈妈的眼睛,交通灯,甚至有的提到猴子屁股。这些都是同构转化的思维模式。

6、现在总结一下这一节里面我们接触到的新思维模式:

1)否定结构。否定结构是一种超越性认知者对无关二者进行的虚拟关联。因而,否定性结构是一个立体构造。而以前我们接触到的串行构造是线性的,并行构造则是平面的。

2)自我对象化。把自身当作对象对待。

3)自我立场转换。自我立场的转换,实际上是中心的转移,也就是中心自己转向不同立场看待自己,以及与自己相关的事物。这是自我中心克服中心化缺陷的一种努力。多立场转化,是单一中心向多中心转变的努力方式。

4)点外展。把一个要素内卷为值得注意的富有多重内涵的内容,是对象深化理解的方式。

5)同构转化。跟关联结构化构成二大基本思维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分析的力量3(以《论语》章句分析为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kmq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