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天读书分享——Day11
昨天说到:我们看到茶杯中装着白色液体,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一杯白开水”,所以我们不假思索的拿起来就喝。
人为什么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此快速的做出判断呢?
那是因为在长期的生长生活中,人们的所有经历过往都成为经验存储于大脑中。或者是我们的直觉;或者是小时候看到父母或者其他人这样处理过,我们后来跟随模仿了,变成自己的处理方式;或者我们曾经有过相似的经历,当时采取了这样的行为,后来便延续下来了。
经过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在相似的情境下,总是做出相似的行动。就像录音机一样,一按按钮就播放出相同的声音。
在相似的环境下,像这样做出快速的反应,对有些事情可能不会造成很糟糕的结果。可是如果面对重大事件,我们也凭着过往的经验或者仅凭直觉,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入思考或者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就做出判断,也许会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反思,不断寻找一些事物之间的底层逻辑,寻找它们之间存在的科学依据,以便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境,能够让我们做出的判断更加科学合理。
那么反思应该怎样做呢?这里给出了一个基本的模版:
1,今天发生了什么?
a,表面现象是什么?
b,实际问题是什么?
c,我的错误假设是什么?
2,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
3,在矛盾出现,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我的心理表现的怎样?
4,怎样解决,有什么启示?
通过不断的问自己问题,寻找事情产生的原因,重要的是寻找自己思考的路径,错误产生的依据,下一次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能够理智的处理和对待。
通过这样不断的反思和观察,寻找事物的底层逻辑,找到事物之间存在的普遍规律,让这个底层逻辑和规律不光适用于解释这一单一的现象,也同样适用于解决这一类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我的生活就是平平淡淡的,哪有什么可写的事情,何况还每天都要写,要写些什么呢?
我们的反思到底要写些什么呢?书中作者给出了几个意见:
1,从小事反思,深入突破;
2,把生活案例化处理;
3,培养写反思日记的习惯。
从加入猫群,每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复盘才能翻盘。但是复盘到底应该怎样做,具体的步骤是怎样的,我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
今天读到这里,我才豁然开朗,复盘不是总结,不是对结果的剖析。复盘是对事情发生过程的分析,复盘的是路径而不是结果。
在整个事情发展的过程中,你的思考路径是怎样的,思考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可信吗?这个依据来源于哪里?有事实依据吗?
当把这些问题问出来的时候,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你的问题出在哪里?有哪些错误的理论是你都没有去尝试就已经根植于你的脑海里,甚至说你还可以去做一些什么样的努力,可以去争取一些什么都一清二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