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典故的原始出处。通过蝉、螳螂、雀、庄子、虞人这个链条,说明万物之间存在关联,见到利益就忘掉自身安危和真性,就会使自己陷入危险。后一个故事说明要追求美好,但却不应自恃所拥有的美好,才能受人尊敬。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翼广七尺,目大运寸,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庄周怵然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
庄子在雕陵的山森中游玩,看见一只南方飞来的大鸟。翅膀长七尺,眼睛径直一寸,在庄子额前飞过,落到栗林中。庄子感叹:“这是什么鸟!翅膀大却不能远飞,眼睛大却不能远视。”于是整理衣裳走到近前,拿起弹弓描准。这时见到树荫下有一只蝉忘记了自己的安危,树叶后有一只螳螂伺机捕蝉以至忘记了自己,大鸟有了机会捕食螳螂,却也忘记了自己的安危,见到利益就会忘记自己的真性。庄周惊恐地说:“万物相互牵连,不同事物之间在相互招引。”于是扔下了弹弓走掉,掌管山林的人以为庄子是偷栗子的贼,追上前去责问庄子。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蔺且从而问之,“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且吾闻诸夫子曰:‘入其俗,从其令。’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吾所以不庭也。”
庄子回来后,三天不出门。蔺且问庄子为何如此,庄子说:“我以往只知保护形体而忘记了真性,只看到水的混浊却在清澈中迷失。而且我听有道之人说:到一个地方就要遵从那里的禁令。如今我在雕陵游玩而忘记了自身,大鸟飞过我的额头,我被它吸引而又忘记了真性,管理栗林的人也来责问我,我因此感到不快。”
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杨朱来到宋国,住到了旅店中,店中老板有两个妾,其中一个漂亮,一个丑陋。丑陋的妾更受宠爱,而美貌的妾却受到轻视。杨朱询问其中缘故,老板说:“那个美丽的以为自己美丽,而我却不认为她美,丑陋的自以为丑陋,我却不认为她丑陋。”杨朱于是对弟子说:“品行高尚又能去除自以为高尚的人,到哪里会不受人尊敬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