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有感

作者: 姑依滑雪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14:47 被阅读0次

    读《红楼梦》有感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宴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长恨。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题记

    原应叹息。这是对本书最好的诠释。元春、迎春、惜春、探春的命运正如她们的名字一般。一对不干建古的佳人,林黛玉与贾宝玉。原以为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落个阴阳相隔,一个葬,一个婚的结局。世人皆叹惜,何苦如此悲切?或许这也是作者所不喜的,但这是作为一个封建贵族一生的所感与所叹。如此文章惟愿而又真实,细细品味,已觉被它融化,被它震惊,无愧为四大经典之一。

    论才,我叹黛玉,一首《葬花吟》道出一个柔弱女子的情愿,似西施般病态之美使人怜惜。她叛逆,不顾封建的限制追求所爱,却最终逝在贾府的彩灯之夜。我同她共悲,试问世间多情女子有许?敢问为情待逝者有许?潇湘妃子,美而高贵,凄而高洁。

    论精,我叹王熙凤,“玻璃心肝水晶人,天下人都被算计去。”她漂亮,待人好,但视钱如命,因钱害人命。说好是坏?不能说定。如此一真实人物,怎能不令人赞赏。

    论智,我叹宝钗。论才,她可与黛玉相比,论貌,她在众姐妹之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点是黛玉无法做到的。而最终也逃不开独守空房的结局。我叹好一个"冷美人”,她高明与黛玉,在生时说贾母爱吃的食论勇,我叹宝玉,他含玉出生,为贾家之宝。在王夫人和王照风精心设计的陷阱下,他辜负林妹妹,心亦死去,叹息何用。看确红人已知真相离去。

    心有所感,所似空落,却无从道来。何悲?佳人之缘,缘人之结?一场幽梦同谁近,千古情人独我痴。也许有心人会被率负,也许聪明人会被自己算尽。红楼之梦,道出人间真情。“世间笑我痴,我笑世人看不穿。”正如唐伯虎所云,曹雪芹先生是否有同感。

    《红楼梦》已尽,似懂非懂。有谓其果:“富贵者,财数已尽;有恩者,里逃生:欠命的命已偿;欠泪的,泪已尽。”人世间的疾苦悲痛,似早已成定数。冥冥之中,似有数命,不得不叹,难免伤感。自愿活得自在,乐得逍遥,也不枉为一回人,白来之世一遭。踏尘土破尘土,在那远古的封建里,死亦为解脱,所以在死的那一刻,黛玉无泪。读者亦然伤感。

    在这世间,论理无法,有冤,有悲。固然可悲,但又可叹。好一回人生,之酸、之甜、之苦、之辣,回首幸寒。有多少人曾怜黛玉。欲恨宝玉,却不知宝玉之难。作为一个封建贵族的血脉,他承担着封建的期待与压迫,他不甘,他反对。却无用。最后将真心葬送于别人的陷阱之中。这样的结果,如此凄凉,引无数读者悲泣。哎!我叹,有何之悲,只怜封建拆真情,毁真感。

    真贾!真假!这是一篇美文,人物如此之多,却各具特色,无有相重。细品,则韵味长远。借“金陵十二钗”之命透封建王朝世人之疾苦,借石头之口吻,道自己辛酸一世。我亦何喜,又亦何悲,如此的民族气节。成为千古流传的名句。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汁青”,表达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和崇高荒唐,却道真语。不必感悟太多,心会沉重,冥冥之中,一切早已成定数。悄悄呓语,更道真言。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尾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红楼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mbr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