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许多小国都先后被大国吞并了,最后只剩下秦、楚、齐、赵、韩、魏、燕七个国家,七国当中秦国的实力最强大。秦国不断的派兵向邻国进攻,实行蚕食政策,扩大自己的疆土。
魏国的占地在各诸侯国的中间,背靠着秦国,成了各国诸侯霸主,想要统一和吞并别的国家的、必须争到的地方。所以魏国连续三年都遭到了秦国的攻打。公元前275年秦国军队一直打到魏国的都城大梁城下,于是,魏王被秦王逼迫,献出一些土地请求讲和。
公元前273年,秦国再次向魏国进攻。魏王把大臣们召来,愁眉苦脸地问大家有没有使秦国退兵的办法。大臣们由于经过多年的战乱,提起打仗就吓得哆嗦,谁也不敢谈“抵抗”二字。在这个危急时刻,多数大臣都劝魏王,把黄河的北边和太行山的南边的大片土地,给了秦国,向秦王求和。这时候谋士苏代,很不以为然,连忙上前劝说魏王:“大王,他们是因为自己胆小怕死,才让您去求和,根本不为国家着想。您想如果魏国老是把土地割出去,秦国的胃口会越吃越大,魏国的土地不断的被秦国侵占,国力也不断的遭到削弱 。”接着,苏代拱了拱手又说:“我给大家讲故事吧!从前有一个人,他的房子起火了,别人劝他快用水去浇灭大火,但他不听,偏要抱起一捆柴草去救火,他不懂得柴草不但不能灭火,反而能助长火势的道理。这就是抱薪救火。大王若同意拿着魏国土地去求和,不就等于抱着柴草救火吗?这样,魏国离灭亡的日子就会不远了。”
尽管苏代讲得有道理,但胆小的魏王只顾眼前的利益,还是依照大臣们的意见把魏国大片土地割让给秦国。到公元225年,果然秦军又向魏国大举进攻,包围了国都大梁,掘开黄河大堤让洪水淹没了大梁城,魏国最终还是被秦国灭了。
后来人们就以“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来比喻用错误的办法去消灭灾祸,结果只会使灾祸越来越大。
小朋友们,故事讲完了。“抱薪救火”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魏世家》 ,薪是柴草的意思。“抱薪救火”的意思是抱着柴草去救火。比喻想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
“抱薪救火”这个成语故事讲了魏国面对着强大的秦国一步步的逼迫,胆小懦弱的魏王看不清想吞并他的秦国,一味地只知道退让,割地求和,换取短暂的安宁,这就是抱着柴草去救火,结果只会让秦国的想灭他的欲望越烧越旺,最终只落得个国破家亡的惨剧。这残酷的教训告诉我们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不但不能消除灾祸,反而只会使灾祸继续扩大。它告诫我们解决问题或消除灾祸,只有看清事物真面目,认真分析研究,找出正确的方法去处理,才会解决问题和消除灾祸。小朋友们, 当我们遇到了需要帮助的人,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帮助他,而不是抱薪救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