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同事跟我感慨,现在的孩子没有童年、没有快乐,真的是太惨了,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了。
我的天,我说你是认真的吗?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20多岁,人生最美好的童年、少年时光都在学校度过,可以说上学就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如果真的是一直在遭罪,那也太惨了点吧。
所以要想让孩子的童年感到幸福,就一定要让孩子享受教育、享受集体、享受学校。当我们问小朋友,喜欢上幼儿园吗?很多都会说喜欢,因为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但是问小学生,喜欢上学吗?估计很少有人说喜欢,那喜欢放假吗?这个的肯定回答率会无限趋向于100%。
幼儿园的教育形式和小学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不让孩子在游戏、活动、玩耍中进行学校的学习呢?为什么只有关在教室才叫学习呢?事实上肯定不是这样,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只是因为学校的教育方式是坐在教室里上课,所以大家都想当然的认为,学习是这样的,而这种方式恰巧是孩子们不喜欢的方式。
很多事情都是我们不能改变的,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考核方式,因为任何教育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教育这件事情非常复杂,不用羡慕国外教育的这样那样的好,那不见得是真的好,即使是有哪方面真的好也不见得适用你,即使适用你,也不是方方面面都好都适用你,即使我们的教育改变了也不见得就是更对的、更好的,家长和孩子需要做的就是去适应这种方式,从中找到适合自己成长的状态。
那么怎样能让孩子享受教育的幸福呢?幸福是一种体验,享受着教育的幸福,。
第一,和同学的和睦相处。
很多成人跳槽不是因为工资太低、不是因为工作太累、也不是因为不能胜任或者太过屈才,而是不能跟同事很好的相处,每天在公司上班都像在上演“宫斗剧”,劳心劳神,这一点在调研中甚至占到了离职原因的80%,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非常重要。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交到一两个自己的知心朋友,和其他同学的关系也非常好,每天有自己喜欢的话题可以讨论,有和好朋友一起喜欢做的事情,在这样轻松愉快的人际关系中成长,就能很好地享受校园生活,至少不会排斥去学校上课,过了寒暑假后再跟同学见面会有久别重逢的欣喜感觉,会有说不完的新鲜事,会觉得跟好朋友的相处很美好。
第二,享受学习时光。
学习的枯燥和乏味是家长们自己都曾经亲身感受过的,那怎样享受学习呢?两点,一个是优秀的动力,一个是进步的动力。
为什么成绩好的孩子往往更自律,因为优秀本身能够给孩子强大的内驱力,站在高处的孩子看到的风景有多美好,并不仅仅是小小的物质奖励、口头表扬所能描述的,父母的骄傲、老师的信任、同学的羡慕,那是一种全方位精神上的享受,一旦拥有就不想失去,靠自己努力得来的荣誉会让孩子继续无条件的用努力去保持,这就是优秀的动力。
那么不优秀的孩子怎样才能享受学习,那就要使用进步的动力。很多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总是用其他孩子跟自己的孩子进行比较,这样其实没什么大用处,只是家长自己逞了口舌之快而已,解决不了问题,孩子要跟自己比,这次比上次进步了10分,名次进步了两位,说明只要努力就会有提高,每次提高一点点,最终就会变得优秀,先要变得优秀再去习惯优秀。
我上初中有个同桌,成绩不好,有一次期中考试,他抄了我的物理卷子,得了一个比平时成绩高很多的分数,老师单独表扬了他的进步,我当时还觉得老师怎么这么没有判断力?一个人进步怎么可能那么快?可是令我没想到的是,受到鼓励的同桌至此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个下学期都在不停的让我给他讲物理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期末考试我的物理考了满分,当然我的同桌凭自己的实力也考了很高的成绩,真正实现了大翻身。
孩子的心智并不稳定,不要轻易给他们下结论,是笨还是聪明,是懒还是勤快、是好还是坏,就看家长怎么引导,平时不管孩子,成绩不好就一顿骂的家长是最不可取的。就像我的物理老师,他对孩子进步的表扬直接导致了成绩提高的结果,如果当初是对孩子抄袭的批评,结果一定会不一样。
第三,积极参加校园活动。
学校肯定不止是坐着学习的地方,每个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有些孩子在各种活动中玩得兴致勃勃,有的孩子却把活动当成负担。
体育活动觉得自己跑得太慢、跳得不远,合唱活动觉得自己声音太低、唱歌走调,绘画活动觉得自己没有天赋、画得不像,劳动活动又觉得辛苦觉得累。
其实跑得快的、唱得好的、画得像的都只是一小部分孩子,而学校的活动都是为所有孩子准备的,大部分孩子的能力都不相上下,只要认真、努力、勤奋的对待,就会在活动中发现乐趣,演讲比赛、作文比赛,哪个孩子又特别会,哪个又特别不会呢,鼓励和帮助孩子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是让孩子爱上学校非常重要的一步。
如果孩子有特长就更好了,不但能够在学校活动中发光发热找到幸福感,还能以长带短,带动孩子其他方面的健康发展。校园生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只是身在其中的孩子并不知道,所以也并不懂得珍惜,只有等到毕业以后进入社会,经过社会的各种打击和磨练,才会体会到当初校园的纯真和美好。
家长不但要给孩子构建校园的美好,还要让孩子懂得珍惜和享受校园生活、强化在学校努力的重要性。绝不能像文章开头我的同事那样,妖魔化校园,觉得孩子“真的是太惨了,只要进了学校就没有好日子了”,不给孩子积极、正能量的输入,而是这么一个消极的情绪宣泄,只会让孩子对校园生活更加乏味、排斥。
![](https://img.haomeiwen.com/i26197877/4542d382c0df2ec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