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哭泣、不肯入睡的婴儿?不要阻止他哭泣。对于内心破碎、焦虑的父母而言,哭泣的婴儿是极大的挑战。我们很容易作出的反应是:解决掉引起焦虑的外部事件,比如过度摇晃、夸张地哄婴儿、转移婴儿的注意力等,总之就是要阻止他哭泣,不让他内心的情绪能量顺畅流动。哭泣是婴儿表达内心情绪感受的方式,它不应该被阻止,而应该被呵护、陪伴,被充分允许。
如果婴儿频繁哭泣,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换位思考:当你夜里被噩梦惊醒哭泣的时候,是希望老公呵斥你“不要哭”,然后冷漠地转身离开,还是希望老公陪伴你,允许你充分表达?如果你自己都渴望被陪伴,为何认为比你更弱小的婴儿需要被训练,还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
婴儿哭泣,父母要及时回应,让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关爱,感受到父母允许他哭泣,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抚摸、拥抱、眼神凝视、柔声说“我在这儿”等方式,接纳和陪伴婴儿,使他的能量更顺畅地流动,而不要用夸张的哄抱、晃动等行为阻止哭泣。面对哭泣的婴儿,既不逃跑也不阻碍,需要父母有定力。
有一个朋友经常参加心灵成长的课程,她的分享让我看到什么才是真正的陪伴、真正的临在,这是心灵成长过程中天赐的礼物。
“有一天,到了睡觉时间,3个月大的女儿却久久不肯入睡。以前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哄她睡,这次却因为感冒无力,放弃了控制的想法,选择跟随她。她专注地看着窗外,我也随她一起静静地看。她慢慢转过脸,庄重地看着我,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那一刻,我流泪了,内心静谧的空间在扩张。然后,她睡了,我躺在旁边,深远的宁静在我们之间蔓延,无边无尽。”
跟随婴儿,跟随当下,不去控制和改变,这是妈妈能给婴儿的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妈妈自己巨大的滋养。
妈妈若能身心临在、平和地陪伴哭泣的婴儿,婴儿很快就会平静下来。若妈妈的焦虑也被触发,想尽各种办法试图阻止,比如过度摇晃、转移注意力等,反而会使婴儿哭泣得越来越频繁。最严重的是使用哭声免疫法、哭泣控制法,父母不断在婴儿哭泣时转身离去,使婴儿在绝望中陷入死寂的平静,不再对外发出信号,他对这个世界的信任与激情被掐灭在了摇篮中。可悲的是,很多人还认为这样的婴儿是懂事的乖宝宝,其实他的生命底色已经被父母涂成了灰暗,注定一生孤寂。
我收到几十个关于睡眠训练结果的反馈,有的来自我的来访者,有的来自微博评论。这些妈妈本来是顺着母性本能亲密育儿的,后来看了各种有关睡眠训练的“科学主义育儿法”的文章,开始恐惧自己的本能是错的,转而相信喂夜奶危害婴儿的发育,要给婴儿建立正确的睡眠规律才科学,结果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睡眠训练,从训练一周到训练半年的都有。有趣的是,所有反馈都显示:孩子确实“乖”了,但是笑容和眼神互动大量减少,对妈妈不再像以前一样有很多自发的亲密的肢体动作,感觉似乎一颗火热的心逐渐冰冷下去。这让妈妈们觉得不对劲,自己内心也变得痛苦,于是放弃训练,开始给予孩子大量及时、亲密的回应,来弥补训练造成的创伤。所幸的是,大部分的弥补获得了成功,母婴联结恢复得跟训练之前一样好。
《当我遇见一个人》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