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典句出自[唐]李白《子夜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释:
①万户:千家万户,形容数量之多。
②捣衣声:捣衣时,砧与杵相撞发出的声音。
③玉关情:对玉门关外征战的夫君的思念之情。
④胡虏:胡,古时泛指北方的少数民族。虏,对敌人的蔑称。
⑤良人:古时候,妻子称丈夫为良人。良人即指,远在玉门关外的丈夫。
⑥罢远征:罢,(停,歇。),停止远征。
译文:
秋月皎洁长安城一片光明,家家户户传来捣衣的声音。
砧声任凭秋风吹也吹不尽,声声总是牵系玉关的情人。
什么时候才能把胡虏平定,丈夫就可以不再当兵远征。
赏析:
笼统而言,该诗的手法是先景语后情语,而情景始终交融。
“长安一片月”,是写景同时又是紧扣题面写出“秋月扬明辉”的季节特点。而见月怀人乃古典诗歌传统的表现方法,加之秋来是赶制征衣的季节,故写月亦有兴义。
此外,月明如昼,正好捣衣,而那“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的月光,对思妇是何等一种挑拨呵!
制衣的布帛须先置砧上,用杵捣平捣软,是谓“捣衣”。这明朗的月夜,长安城就沉浸在一片此起彼落的砧杵声中,而这种特殊的“秋声”对于思妇又是一种挑拨。
“一片”、“万户”,写光写声,似对非对,措语天然而得咏叹味。秋风,也是撩人愁绪的,“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便是对思妇第三重挑拨。
月朗风清,风送砧声,声声都是怀念玉关征人的深情。这里,秋月秋声与秋风织成浑成的境界,见境不见人,而人物俨在,“玉关情”自浓。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使诗歌思想内容大大深化,更具社会意义,表现出古代劳动人民冀求过和平生活的善良愿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