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ChrisQu的第12篇历史小故事
最近假疫苗的事情闹的比较大,就像之前的红黄蓝幼儿园和毒奶粉一样。听说这次是我们的监管部门首先发现了问题,值得表扬。后经查询新闻,疫苗事件在2016年就已经被曝光过,且得到领导批复要严查,绝不姑息。2年后我们又及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坚持调查2年,这要花费多少人力物力和精力。
太不容易了。
今天是7月23日,来讲几个历史小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中国古代的神医,扁鹊。
《鹖冠子·世贤第十六》里记载,魏文王曾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是医术最好的呢?”
扁鹊:“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个。”魏王说:“那是为什么呢?”
扁鹊:“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那时候病人自己还不觉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使他的医术难以被人认可,所以没有名气,只是在我们家中被推崇备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十分明显,病人也没有觉得痛苦,二哥就能药到病除,使乡里人都认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灵。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严重之时,病人痛苦万分,病人家属心急如焚。此时,他们看到我在经脉上穿刺,用针放血,或在患处敷以毒药以毒攻毒,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缓解或很快治愈,所以我名闻天下。”
魏王大悟。
这个故事里有个问题,请问比扁鹊医术更高明的大哥和二哥叫什么名字?
第二个故事关于晚清时候的袁世凯。
袁公那时还是小袁,刚参加工作就被派到朝鲜,去平定朝鲜内乱。朝鲜当时是大清的藩属国,所以还被日本惦记着,几次三番想把朝鲜搞独立,这样日本就能出兵朝鲜。
由于小袁在朝鲜这边的工作实在做的非常出色,不仅在朝鲜多次将朝鲜的内乱扼杀在萌芽之中,还通过建立超强的情报网,躲过了日本人多次的暗杀。所以小袁的领导就对他说:小伙子有前途啊,你在这好好干啊,我先回去了啊,继续加油哦。
但小袁那时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本来指望在朝鲜干个2,3年,凭借这边的优秀业绩能回国,升迁,走上人生巅峰。结果3年之后又3年,3年之后又3年,一干就干了13年。和朝鲜国王都熟到什么程度,连人家妹妹都娶了,成为自己的二姨太,据说进出皇宫和自家花园一样,和王妃还闹出一段绯闻。
13年了,朝廷一直也没打算让小袁回去,不是因为他干的不好,而是因为他干的实在太好。13年来朝鲜就没出过什么乱子。问题是,没出乱子就是因为小袁心思缜密,未雨绸缪啊,这是扁鹊的大哥和二哥的水平啊,但是朝廷没事就当没事了,也没想给小袁升个职,加个薪什么的,更没想过让他回来,继续好好干,少年。
但是小袁想回来怎么办呢?你们都不重视我是吧?好,等机会。终于日本人给机会了,朝鲜人民这次又起义了,由于当时日本和中国签过一个条约,说如果朝鲜出乱子,中国要和日本一起出兵。这次起义,小袁怎么办呢?撂挑子啊,我病了,病的很重,需要回国治疗。
朝廷尽管知道这是小袁的把戏,但也没办法,只好招他回国。小袁终于回来了,和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一整船的金条,那是他在朝鲜13年积攒下的。小袁回来后,朝鲜反正是独立了,再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这个故事的问题是,小袁如果平定了这次起义,他还会是历史上哪个袁世凯吗?
顺便再转一个知乎上看到的回答:
作者:天若有情天亦老
还是管理的原因,国家针对新部门的成立确实出过很多相关扶持政策,比如检测设备,办公以及相关经费,但是最后都落在一句话上,根据各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实施。而且随着国家大的政策,要求简政放权,所以地方单位归地方政府管理,除了公检法。虽然年终考核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占到政府考核总分里面的1分(这个比重相当大,很多单位都是0.5分),并且有规定发生相关食品事故当地政府负主要责任,但是就像我们那某个领导说的一样,以前没有这个单位还不是没出啥事,还不是一样吃喝,所以地方经济好一些的政府,基层的食药监局就待遇好一些,地方经济不好的,就很惨,甚至可能通过“合法”收费来维持运转经费。这就导致了各地执法力度不一致,执法目的不同的原因,甚至不但受到上级的干涉和指挥,有时还要屈服地方政府的“管理”,所以………
说到食品行业,这个东西,还真不能怪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没有严格的执法力度和管理方法。这真的只能说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举个简单的例子,油条大家都吃过,但是油条在制作工艺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添加明矾(含铝),现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添加含铝的食品添加剂,导致油条不能用明矾制作,什么后果?油条做不出来,当然也有相应的更加安全的替代品,但是已经不是原来的油条,并不是想说油条没有原先的好吃,只是想说,油条是现在才出的工艺食品么?它都出现了几千年,你有没有听过谁吃油条吃出人命?虽然含铝油条的确对人体有一定的损伤,但那也是要短时间内积累到一定的量,比如说一个人一天吃几十根油条,才可能有明显的症状,可是TM谁一天吃几十根?
网友评论
解决更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