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说熟悉,身边的人、事,心中的感悟,孤独的宣泄,喜悦的外露,都可以拿来当作素材。
说陌生,要怎样把这林林总总的思绪,有条不紊而又张弛有度、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是一个思维缜密的再加工的过程。
关于写作,要我谈些经验,无异于关公面前耍大刀,在各位老师面前有种班门弄斧的感觉。
但是,班长说,每个获奖的人都要说说的。我自认没什么经验可言,只是凭着感觉一通瞎写,可班长说,你瞎写也可以瞎说~
what?那么,我只好硬着头皮瞎说一二。我的瞎说就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展开。
瞎说一:首先,谈下理论。我自己其实是很害怕理论的,害怕理论的条条框框,限制我的想象力。
但是,信马由缰地驰骋,太过自由就会行之千里,谬之万里,就不可能做到围绕主题收放自如,也可以理解为限制是自由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行各业都有内在的规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写作亦是如此,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
关于写作,我觉得应该遵守5W定律。什么是5w定律呢?5W是指5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5个英语单词分别是:
What 对策--什么是?
Why 目标--为什么?
Who 负责人-谁负责?
Where 地点--在哪儿?
When 时间--什么时间?
1,先说第一个W,什么是写作?或者说写什么?简单地说写作就是用笔说话,与人交流,表达自己,并给人一种共鸣。
写作是人类表现无穷创作力的方法之一,这些作品称为文学。
作品的情节可以是虚构或纪实的,可以表现为各式长短的文章、诗词歌赋、小说、剧本、散文等。
在明白什么是写作,就是要确定写什么的问题,当然是选择自己擅长的或者自己想要主攻的体裁去写,确定是诗歌还是散文还是小说!
2,第二W,我们为什么要写作?为了梦想,为了发泄,为了提高自己还是为了帮助别人,或者说直接一点,为了挣点零用钱!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确定好目标计划,可以让自己在写作之路上,走的更好更稳一些。
3,第三W就不用说了吧!谁来写,当然是自己写!但是自己写也有个诀窍:网络这么发达,如果是命题作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读读相近的文章,当然不是让你借用或者抄袭,是以此来启发自己的灵感!这点比较适合思路枯竭之时…
4,第四,在哪儿写,这个肯定自己安排了,在单位在家里在旅途中亦或是找一间不错的咖啡店,关键还是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里吧!
5,第五个W,在什么时间?这个因人而异,有的人晚上有灵感,有的人凌晨有灵感,如果你随时都会出现灵感,建议你随有随记,最后再归纳整理。
6,经过的不断运用和总结,逐步形成了一套成熟的"5W+1H"模式。
一H,就是英语How的缩写,就是怎么样做?运用到写作上就是怎么写!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怎样清晰、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首先有针对性的多阅读,多体验,比如从眼耳鼻舌身意,调动你的感官,写你的感觉,同时读者也会感受到你的感觉,这样的写作,让你不在两眼抹黑。
你看到的能不能用画面感的语言像照片一样还原出来,你听到的能不能像歌词一样的语言哼唱出来,你闻到的能不能用文字表达真实的嗅觉体验,你尝到的能不能从舌尖走到内心,再从内心转化成文字,你感受到的想到的能不能全方位的清晰而流畅的用文字表述出来,这都需要有意识的训练自己。
另外,关于写作方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等,这些都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并与成功人士不断地学习探讨。多读名著,仔细体会大师们的表现风格,从不同维度感受文字的魅力。这点无需赘述,学写作的人一定会认真去学的!
最后就是写什么?我只有一句话:写对别人有用的东西,如果觉得对别人没用,自己看看就好了,不要想着去发表。
而如果你写的东西对别人有用,对很多人有用,在很长时间内都有用,做到这些,你的写作之路才算是走通了。
当然这5w原则,也可以运用到文章当中。那就是具体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what)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的?(why)有了初步的布局,再深层次地挖掘,时间地点的设定,人物关系的逻辑,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冲突?他们之间是怎样互动的…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会让你感觉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
瞎说二:有了理论框架做支撑,下面就要去实践,就是我们常说的行动——对于我们写作的人来说,不言而喻,就是动笔去写。把这个框架用血肉去填满。这个血肉就是你设定的情节,你的组织结构,你的合理布局,人物间的逻辑关系,还有你的真情实感。再加上你或热情洋溢,或低沉哀婉,或轻松幽默的文采飞扬的表现形式,这样一篇文章就新鲜出炉了。
自认为,文章要想打动别人,首先要打动自己。一篇文章成文后,要反复的去读,去修改。
海明威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好像在阴沉的雨天咣当出来一个大太阳,温暖照亮了我冰凉的小心脏。
我抖擞精神,起身舒服地伸了一个懒腰,几分惬意,几分窃喜,连海明威他老人家都这么说了,我等鼠辈何惧之有?
前辈们经常说:好稿子都是改出来的。对此我深有感触。
文章写出后,第二天再一看,通过一夜的沉淀一思考,就会发现有很多要改动的地方,总会发现某个地方还有更恰当的用词,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在经过这种多次反复修改的历程之后,也终于明白,刚出炉的稿子需要“冷静”,一次成型的稿子总是有很多杂草,需要精心细心不厌其烦地修整。
就像揉面,开始是满手“泥浆”一般的难缠,经过耐心地反复不断地蹂躏。“蹂躏”这个词有点吓人,我想表达的是,要对对自己的文章下狠手,该删则删,该减则减,与主题无关的,哪怕是美到令人心碎的句子,也要弃如蔽履。
经过此番蹂躏打磨,就会发现,后来却是越揉越光滑,这“揉”的过程就是一个文字与情感相互契合的过程。当契合达到一定程度,你会感觉到文字带来的“精致”感,越“精致”的文字,越是感觉有厚重感,越是有内涵的,而不是浮夸轻飘的。
当一篇“精致”的文字修改到自己满意,再回头看看初稿,还真有一副“狗屎”模样呢!
虽然海明威的“狗屎安慰论”在刹那间有一定的安抚作用,但是我们要用哲学的眼光,以哲学的辩证思维来看,我们要起于“狗屎”,超越“狗屎”,最终以“狗屎”为肥料,培育出一支娇艳欲滴的花!
说初稿是“狗屎”并不是让你止步于“狗屎”。要知道此“狗屎”非彼“狗屎”,你觉得《老人与海》想当年也曾是“狗屎”,你就臆想你当下的这堆“狗屎”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变成《老人与海》吗?
显然不是,其实海明威只是在暗示我们,任何一个人的起点或者任何一篇稿子的起点都是从低处入手的,或者一个人的发展也是由不堪走向完美的,我们首先要接纳当前的不堪,先完成再完美,这样才能为完美铺设一条充满鲜花的路。
“狗屎”是用来激励你而不是用来宽容你。如果在一堆狗屎上你培育不出鲜花,你就白瞎这些肥料了!
经过反复修改的文章,它就会变成逻辑清晰,简洁明了,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有真挚情感结构布局合理的,能够引发人们共鸣的美文。
另外,要懂些留白的艺术。留白,在艺术世界相当常见。
黑为墨,白为纸,三笔两画,神韵皆出,这就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留白。
留白,是书画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更加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让人想像的空间。
水墨留白,虚实相生,惜墨如金,计白当黑。寥寥数笔丹青,于方寸之地勾勒天地,于无画处凝眸成妙境。
画家的神来之笔,往往是那最能引人想象的留白。一幅画的留白,可以看出主人胸中的丘壑,也可以看出作品境界的高下。
观齐白石的虾,便能感受到水的清澈。赏徐悲鸿的马,便能体味到风的速度。再看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一只小舟,一个垂钓的渔翁,却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
吴作人的《池趣图》,河水涟漪、清澈见底之态尽在其中,三尾金鱼畅游水中,惟妙惟肖。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一纸之上,轻重浓淡,疏密有致,于黑白辉映间顿生美感。
无,即是有,空,即是色。留白不空,留白不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这就是留白的真正意境所在。
中国风景的摄影图,素色的背景,大面积的留白,浓淡得宜,令人回味无穷。让人仿佛处于无限的空间中。
在传统的中式建筑中,偌大空间里的留白,与古典韵味的家具,在虚与实的对比中,达至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
插花中,一枝一叶,处处应运而生,错落有致,有着中国画留白和线描之趣味,意境呼之欲出,点缀了整个房间。
舞者,在虚实相生的舞台中,灌以一种动静结合的气韵,营造出整个舞蹈作品的灵动,使整个舞台干净漂亮,妙趣横生。
写作也是一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留白,不必太满,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留白,生活随处可见。比如日本的无印良品,就是通过黑白灰,三种简单的颜色,幻化出一种简约风,也称性冷淡风。虽然简约,但却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境界,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有很高的逼格。
还有,发挥你丰富的想象力,捕捉瞬间流动的情感。
写作是一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从输出到输入的转变。这个过程很艰辛,很困苦,很折磨人,甚至还有些歇斯底里般的无奈…
我想每个写作者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都面临这样的困惑,都曾怀疑过自己的能力,面对电脑,感觉没什么可写,大脑一片空白…
正如我在《我的写作正翔语|爱你有千万里我要写下去》中写到的那样: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都有一颗玻璃心。他(她)们能敏感地洞察世事;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都像一个孤独的小孩儿,在慢慢长夜里寻觅探索…
我就是那个在黑暗中不断寻觅探索前行的小孩,正因为黑暗的笼罩,才格外向往光明。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耕耘,通过不断的实践,不断的行动,会在某一刻对写作有醍醐灌顶的顿悟感觉,会看到别有洞天的世界!
让我们在黑暗中相互搀扶,相互鼓励相信美好的光明就在不远处等着我们。不要让自己陷入绝望,当真的陷入绝境时,告诫自己:你以为的绝境,其实只是你还没找到出口而已!或者有点阿Q精神,告知世人:我们不是失败了,只是暂时还没有成功~
让我们相信:
成功的起点, 往往是在山穷水尽时
希望的萌生, 常出现在峰回路转时
与各位书友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