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清宫戏特别火,大多是讲述的是康乾盛世,可有多少人,在欣赏康乾盛世的时候,会想起中间还有一个雍正了,一个在位13年,为康乾盛世做出承上启下卓越贡献的人了。
康熙的开疆拓土,功不可没;乾隆的继往开来,名垂青史;可雍正的承上启下,为何不及前后?
虽说历史有盖棺定论的说法,我一直想说,雍正这棺椁盖得太严实了。今天我想从我了解的角度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这个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帝王,清朝最伟大的变革家——爱新觉罗胤禛。
胤禛的出身并不高贵,在那个“前有儿以母贵,后有母以儿贵”的时代,这个出身并没有给胤禛带来康熙格外的关照,他拥有的只是一般皇子受教育和生活的权利。在此,我们不讨论胤禛继承的合法性问题,不论合不合法,他始终都登上了皇位,成了实际的统治者。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胤禛在位的13年他都做了些什么?
创新政绩之一: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按田亩数量决定征税数额,我们在取消农业税“提留”之前,也是按照田亩数量对农民实施征税的,在法治社会的制度竟然来源了几百年前的封建社会的帝王,这又是何等的不易。
创新政绩之二:火耗归公,将财政收支的费用定位定额并由政府统一管理,既避免官员的中饱私囊,又对官员控制损耗提出奖惩制度,损耗的盈余可充作官员的活动经费。这样,不仅避免贪腐,还可以增加官员的收入,这与如今政府的绩效考核有相似之处,在那个皇权一统的时代,减少皇家收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官员收入。
创新政绩之三:改土归流,取消西南少数民族的千年的土司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由中央委派官员,这也为如今法治社会的边疆管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这与今天的港人治港相比,几百年前的这个举措那是何等的英明啊!
创新政绩之四: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同时还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创新政绩之五:创立秘密立储制度,避免康熙晚年九子夺嫡的惨剧,同时还为合法继承人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对国家领导人的交替时政府的稳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更有近代日本学者、清史研究专家稻叶君山说:“帝承康熙疏节阔目之后,稍加清理,遂创定清朝财政之基础。至日后盛运期之财政,实帝之所赐也。譬如农事,康熙为之开垦,雍正为之种植,而乾隆得以收获也。”
著名清史研究专家冯尔康说:“雍正本人是有作为的、对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君主,而雍正朝,上承康熙,下启乾隆之治,使康雍乾三朝持续发展,成为清朝的鼎盛时期。更有甚者,雍正立志清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数百年积弊,所实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成功解决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人口税问题,是巨大创举。所实行的耗羡归公和养廉银政策,具有现代财政预算、财政管理的意义。在古代历史上,唐朝刘晏实行两税法,明朝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很得人们的赞誉,雍正的经济政策,比之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统观雍正的历史地位,他应当是古代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清史专家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满清恐怕早已衰亡。”“有人说他雄猜阴鸷,是否如此,姑且不论,但在位十三年中,宵旰焦劳,勤于庶政确是事实,在政治上有一定的贡献,但为期过短,遽尔暴卒,留下尚未完成的任务;即使已经施行的,由于“人亡政息”,反而引起流弊的也有。正如遗诏中所说:‘志愿未竟,不无微憾’。他如果像乃父康熙那样的寿考,多活十一年,政局就会不同;要是像儿子乾隆那样的长命,多活三十一载,政治上变化之大,自不在话下,夸大的说,也许因而改易了此后中国的命运,亦为可定。”
雍正,一个琢磨不透的帝王,一个充满故事的帝王,一个饱聚争议的帝王,不管成也好,败也罢,在历史的长河中终归还有他的影子。
滚滚的历史长河从未停留,有的名垂千古,有的遗臭万年,有的默默无闻,当我们在这个世界变成一堆灰尘的时候,是否还会有人想起我们了?
这就如我们加入007一样,我不管在007的日子,我能走多远,终究为自己的理想努力过,拼搏过,在浩浩长烟中留下了我们自己的一点点烙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37738/2cbe7fac160962f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