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典型的杭派小食继承人,从小就吃不惯辣,也不喜欢吃辣。糖醋排骨,糖醋鱼,水煮小白菜,雪菜炖豆腐……我们这儿的饮食文化里没有辣这一味。
1993年秋,到梅城上师范那会儿,我却遭遇了前半生最大的考验:学校食堂能够买到的所有菜都是辣的。说来你可能不信,严州师范的红烧肉都是辣味的!入学后,早餐包子里包的是麻辣豆腐,我只能喝点泡饭;中餐,我用开水洗洗青菜,洗洗红烧肉就着白米饭入口;晚餐,亦是如此。一整天下来,就晚自修下课后的泡面是我可以大口朵颐的。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一个月。国庆节假的最后一天回校,已经是黄昏了,学校不提供晚餐。我和同学第一次去校门口觅食。校门口仅有一家"严州面馆",矮矮的双层楼房,一楼大厅里摆了十几张朱红色的圆桌,每张圆桌围着四条长条板凳,和我外婆家的圆桌看上去很像。店里稀稀拉拉坐着几个学生,估计和我们一样,早一天回校的吧!柜台后面坐着一个胖胖的女人,面无表情地写着什么,估计是老板娘。她身后的小窗口,透出厨师炒菜火光,菜肴遇到油水愉快的蹦哒声,满屋子飘着番茄鸡蛋面的香味……
我和同学要了青菜肉丝面,特别嘱咐老板娘——不要辣!老板娘像看怪物一样盯着我和同学看了几秒钟。那眼神我至今记忆犹新,应该是太挑战她的认知了吧:吃面,怎么能不加辣?不加辣的面,怎么能吃?虽然她很不乐意,但还是吩咐后厨做了。
十分钟后,面端上来了。碧绿的小青菜,切得极细的肉丝,雪白的面条……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不过这碗也太大了,跟妈妈和面的盆一样大。五块钱的青菜肉丝面,值了!虽然面很清淡,只添加了盐和味精,却是我到梅城后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餐了,像妈妈煮的面条。
后来,每每从家回学校的时候,我必定去这家"严州面馆"光顾一餐。老板娘也熟识了,每每看到我们去,都会笑着特别嘱咐后厨,不要放辣椒。就这样,这家面馆陪伴了我们三年的严州师范生活,有了家的味道!
儿子十岁的时候,提议我们全家去梅城看看我的母校。我们欣然前往,可是校门口的马路拓宽了,"严州面馆"已经不知去向了。可我依然和儿子说起这里曾有一家面馆,填饱了妈妈的胃,也慰藉妈妈在他乡求学时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