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成长,就像是一条通向死亡的漫漫长路,我们一步步地往前走,在路上送走了儿时的朋友,送走了最亲爱的家人,送走了单纯天真的自己,然后一个人顶着扑面而来的寒霜、吞掉一切悲伤和痛苦,继续往前走。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看了《城南旧事》的电影,很久之前看过书,内容已经记不太清楚了,只记得看完之后心里发堵,像一团沾了水的湿棉花填在喉咙里,出不来也下不去,硬生生地堵在那里。
电影看起来已经有些年头了,色彩很淡,看起来有点黑白的感觉。但是这种感觉的画面好像更能触动心里的那根弦,更容易把我带到英子的世界里,跟着她的眼镜看她身边的人,遇到的事,感受她一天天长大的变化。
相比较被父母抽打的满身都是伤痕的妞儿,英子的童年应该是很幸福的,优渥的家庭条件,温柔和善的妈妈和宋妈还有手把手教孩子写字的父亲。可能是环境的熏陶,英子是个单纯善良没什么烦恼的孩子。她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而她的父母也给了她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教育她。
小孩子总是天真又无畏的,被大人当做疯子的秀贞,在英子看来是可以一起染指甲的朋友,她和秀贞聊天,听秀贞讲被丢掉的那个孩子――小桂子,小桂子要是没丢的话现在也应该和英子一般大了吧,讲被抓走的思康叔,千叮咛要舒服如果看到她的小桂子一定要叫她回家,秀贞不打她也不骂她。小孩子或许还不懂这么浓烈的感觉,但是她能感受到,一个母亲对孩子的思念。
三四年没有回过家的宋妈,在英子家里尽心尽力的照顾这英子和英子的弟弟,却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甚至孩子没了送人了都不知道,还千盼万盼着今年丈夫来的时候能带着孩子来看看。其中心酸,作为看客的我尚且悲苦,不知道宋妈心里是怎样的伤心呢。
电影中描写的人物不多,英子的一家包括宋妈,妞儿和秀贞,还有英子遇到的那个为了供弟弟读书而不得不偷东西的小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酸,还是孩子的英子还感受不到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她是一块玲珑无暇的白玉,晶莹剔透,不受一切社会上的玷污。她的父母,她遇到的人,包括那个小偷,都在下意识的保护英子身上的天真,父母有些话不会当着英子的面说,小偷也是通过英子,看到了自己努力又上进的弟弟。
电影中对亲情的描写着墨很多,英子的父亲,看着别人的孩子想着自己孩子的宋妈,带着好不容易找回的孩子不顾一切离开的秀贞,为了弟弟做了小偷的哥哥等等。亲情是我们的一生中最初也是最深刻最能影响我们的感情,或许用语言无法表达,但是任何人,不管是牙牙学语的小孩子,还是人到中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中年人,还是日薄西天的老人,都能轻而易举的感受到这份最美好最温柔羁绊最深的感情吧。
整部电影中出现了很多次《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无论是纯音乐还是孩子们音乐课上的合唱,都给人一种无奈的悲凉的感觉。好像是独自立在南浦边上,看着载着过去的船在镀金的水面上逐渐远去,驶向太阳,最后变成一个小点,消失了。只剩下自己还呆呆地站着,直到最后一缕夕阳也掉进山里之后再落魄地转身离去。
不知道我们的一生中要送走多少人,要在渡口处看多少只船带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离去最后,我能做的好像只有深深地呼出来一口气,把心底所有的伤心都埋的更深,然后拍一拍褶皱的衣服,揉一揉僵硬的脸颊,继续往前走罢了。
岁月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只要还活着,生活总是要继续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