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离村里唯一的小学300米左右,不用拐弯,过一条不会过汽车的小马路。
小学里兼设幼儿园,幼儿园也不用接送,来回成群的伙伴蹦着跳着,就那么一点点长大了。
学校与家中间有个小卖部,在瞭望楼,我们叫“炮楼”的正下面。
该怎么跟儿子解释,是小卖部,不是超市。
对我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商场,我想要的,应有尽有,上学放学路上的必经之处。
小卖部里有当下“最流行”的零食,透明的玻璃柜台里面、上面全是。
成罐的西瓜泡泡糖,绿色水晶球般的闪闪发亮。
山楂糕是一整块儿的,要多少切多少,比起酸溜溜的味道,我更爱切刀切过糕体的样子,整块山楂糕颤颤巍巍起来,切面晶莹剔透的。
门口的冰柜里藏着孩子们夏天的梦,5分一根的冰棒,两毛一根的雪糕,冰壶冰块五颜六色的散落在冰柜里,看着就凉快。
干脆面、火腿肠就可以当一顿早饭,还是豪华版,会让同学羡慕的那种……还有很多很多,红绿黄三色粘牙糖,辣条辣片,鸡腿面包,喔喔奶糖,散装橘子瓣儿糖,这里就是我的全世界。
哪个80后没有帮大人打酱油的经历?黑黝黝的酱油从漏斗细流进瓶子,两三勺就满了,后来换成了瓶装款似乎简单了很多,“打酱油”变成了“换酱油”——瓶子要还回去。
大了才明白,形容谁家孩子年龄大小为什么常用“都会打酱油了”这样的比喻。
炮楼还在,小卖部已经没有了,主人盖起了小别墅,旧貌换新颜了。
老板和老板娘还是那么熟悉,两个跟我一般大小的女儿也因女大十八变而出落得亭亭玉立了。
这是一对残疾夫妻。老板娘约摸一米五的身高,后背高高隆起,村里人不厚道的叫她“小罗锅”。老板个头不矮,长的也不丑,只是左眼稍有问题。
他们父母一定认为这是最完美的搭配。无论怎样,他们凭借自己的辛苦付出,在靠天吃饭的农村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养大了孩子,翻盖了房子,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羡煞旁人。
转眼间,我们都长大了,孩子都能打酱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