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了之后,我就发现我构思文章的时候,总想写一个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最好这件事很罕见 ,以其稀有性来博眼球。但是,“李杜诗篇万口传,至即已觉不新鲜得不新鲜” ,文章从古到今,故事写了这么多年,都被写的都差不多了,该有多少没有人动过的故事呢?所以我们设计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发生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可是细节写不好,自己这一关都难过,还指望谁不买账呢?
于是回过头看看大师们的作品,到底好在哪里。在看书会发现,大师写的都是小人物,闰土,孔乙己,事情也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可是为什么有让人哽咽落泪的地方呢?为什么等我写文章时,改有泪点的地方总是那么差强人意呢?
再度书,我先读一遍,觉得掌握到之后,合上书,自己跟着复述。还能复述得跟原著一样有味道吗?肯定不行,是要折掉一些的。那么我就要看看究竟哪些是和原著有出入的地方,这就是作者能表达好而我们做不到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提高的地方。
有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比如说如果别人描述一件事,生发了七八个句子,还特别顺当,可能我们就一句话带过了。说明我们写的比较粗糙,而他们写的细致入微,不比不知道,一比,高下立见。
那么,怎样能缩短这种差距呢?可以用这种复述的方式。读完文章开始复述,然后看我能复述到了哪儿。复述不下去了,这些就是我不会的,那就记住他。我们读书就要读出我们不会的东西呀,然后掌握它,这样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文章不就写顺当了吗?
复述的过程还可以培养语感,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或者写文章的时候,就知道怎样找到突破点进行细致描写,怎样把事情写具体。我觉得这个效果比较好,大家可以试一试,亲测有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