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健康&养生青春散文
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的丰盛人生(一)

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的丰盛人生(一)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18-05-05 15:39 被阅读97次

我生于1967年,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的儿童时代和学生时代没有接触过儒释道经典,那个年代没有人敢于弘扬国学和传统文化。

我唯一能背诵的《三字经》开头几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是因为1975年全国上下批林批孔、批《三字经》,所以老百姓才知道了《三字经》。

中学语文课有古文,我也很喜欢学习古文,但是偏重于文学作品,几乎没有四书五经和佛道经典的内容。

高中时期,第一次听到一位同学谈到《道德经》。我从来没有听说过《道德经》,就问他什么是《道德经》。他大概怕引起我的误解或者诽谤,就说是“封建迷信”。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我印象还是很深。当时的对话发生在操场的篮球架子底下,在场的同学有三四人。

那个年代,人们不敢也不可能有宗教信仰,因为寺院都被毁坏,没有人布道或者弘法。我们在课堂上学哲学,马克思说“宗教是古代人民精神鸦片,是由于对大自然的恐惧而产生的”。

所以在我幼稚的心中,宗教是反科学的,是虚幻的精神想象和安慰。

大学时代,我也去过寺院参观,也听过同学谈起道士或者和尚,但是没有人研究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我甚至天真地以为,佛和道永远与我都没有关系。

那时觉得非常真实的理想前途现在都成为虚幻的梦境,那时感觉离我十万八千里的佛道儒思想后来却成为我的生命,成为使我度过人生苦海的舟筏。

1988年春天,我开始学习气功,记住了“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只是把它当成功法,后来学了学了佛法,接触了四书五经,才知道那段话出自《大学》开头第二段。

还记住了《黄帝内经》中的“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由于练习气功、打坐、站桩,我接触到一些佛法的名词和话语。比如“外离相曰禅,内不乱曰定。”(《六祖坛经》)还有“久坐必有禅”“戒定慧三学”“达摩西来无一字,全凭心意用功夫”。

后来我打坐时听的帮助入静的音乐是“南无观世音菩萨”。那是一盒磁带,用录音机播放,我感觉那个音调很优美婉转。我并没有相信佛法,但是听多了观音菩萨圣号,会贮存进我的潜意识,注定了我以后会走上修行的道路。

1993年我买过一本《如何修正佛法》,当时是把它作为修炼气功的读物。后来学佛,才知道它的作者是南怀瑾大师。

我从小就好静,从小就追求完美,有洁癖,见不得灰尘。进入社会以后,我以周恩来为楷模,想成为品德才华智慧风度具足的圣人。

完美主义的性格,使我吃尽了苦头。也许因为我发的愿望很远大崇高,命运给了我很多的苦难和磨难来成就我。

后来读《克里希那穆提传》,发现他有一段时间也对灰尘极其敏感。去年听万行师父开示,才知道清理灰尘就是清理内心。

我大概就是为了成为圣人才来到这个世界上的。

从少年时期开始我就吃苦,现在依然没有结束,不过比过去坚强平静了许多。

我的福报远远比不上普通人。各种痛苦常常使我走投无路,可是也不能自杀,因为我有责任心和爱心。

我从来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抱怨过社会或者家人,永远都在修正自己,改正自己。

这是一条漫长艰难的路,但是唯有如此,才能解脱自己,然后普度众生,实现人生价值。

2004年,我看到一位年轻的盲人按摩师朋友在学习佛法,就产生了好奇心,想研究佛法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能流传到现在。

在这之前的2000年,也是一位年轻的盲人按摩师向我推荐密宗,由于我的无知和偏见,对佛法排斥,那位朋友就没有继续讲,还说:“你就当我什么也没有说。”

所以不是没有佛菩萨在度我,而是我没有福报,失去了一次机遇。

我才三十多岁,人生的黄金时代,可是也是我最苦的时代。

长期的严重神经衰弱导致头痛肚子胀消化不良,脸色蜡黄,谁看我都能知道我不是正常人。长年感冒,体重急剧下降,一摸肚子有疙瘩,我甚至怀疑自己得了癌症。

事业家庭矛盾重重,身体痛苦折磨得我天天想着死,可是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又使我不能死。

活着,是没完没了的地狱折磨。死,又下不了决心。一切方法用尽,身体没有丝毫好转。

每天日记里写的都是头痛、肚子胀、看哪个医生、买什么药。医生看遍,药吃遍,钱花光,太极、打坐、按摩、心理咨询、自我暗示、中医、西医,唱歌弹琴演讲,统统无效。

除了安定片,所有的方法似乎对我都不起作用。

心情烦躁,看什么都不顺眼,到处和人吵架打架。热爱的科技英语翻译逼迫放弃,演讲逼迫放弃,工作都是应付,没有精力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一个曾经立志成为圣人的人,在三十多岁的人生顶峰,却成像了神经病一样的废人。

(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优秀传统文化照亮我的丰盛人生(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fe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