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那么多人,可以解释一下疑问了。
疑问一是建安王刘休仁文韬武略,为什么不自己称帝?
主要的理由很简单,他不具备称帝的班子。时间往后一点的史学家裴子野分析,皇帝要成功,无非就是自己带了一个班子以及争取了朝中有名望的大臣,所以才显得皇帝交替有条不紊,并不会有原则性的失误。
当初刘彧就有这么一个优势,他有礼贤下士的赞誉,结交的人多,在称帝之前,他在宫中眼线遍布,有钱兰生、阮佃夫、朱幼、寿寂之等,台城之中有蔡兴宗、刘道隆等朋友,东府有岳丈王景文,这些都是刘休仁不具备的。刘休仁平时关系网撒的少,他要称帝,寿寂之们可以立马上去一刀补上,给刘彧来干,谁说这样的剧情又没这样的可能呢?
第二个就是刘休仁本人谨慎,不适合当皇帝,适合当贤臣、谋臣,刘彧诏书中有“休仁性软,易感说,遂成缱绻,共为一家,是吾所吐密言,一时倒写”以及“休仁既经南讨,与宿卫将帅经习狎共事相识者,布满外内。常日出入,于厢下经过,与诸相识将帅,都不交言”等言,有些虽是杜撰,但也有事实,佐证了刘休仁做事可以,做人谨慎的特点,性格没有王霸之气。
这是本人对刘休仁不能成为皇帝的两点认识,而他的死也很有可能就是由他的开府权力所带来的,他英明神武睿智,吴喜等人服从于他,如此下去,可能也保不准哪天“黄袍加身”,那必将是顺理成章而也很无可奈何的事情。后面为刘彧所不齿的弟弟刘休范地方开府,学到了拉帮结派这么一条,让这个才能不及刘休仁一半的人物也能威震一方,在历史上玩了一把。
疑问二是吴喜为什么一定要死?
上面,说到吴喜这个人光明磊落,这个性格特点本已足以让刘彧觉得人格衾影自惭,所以刘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怀疑吴喜这个人得光明磊落应该是有原因的,具体原因在上面的诏书中写了几条,所以在君王的猜忌下,所以要吴喜要死。这个是刘宋的家族遗传,刘宋遗传心理病,而以后的高齐遗传的是精神病,这个是这一时期的特色,权且做个玩笑。
但他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杀鸡给猴看。
仔细想来,吴喜并没有非死不可的理由,他已经自己卸任了诸多职务,只要他痛下决心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一定死,但就是不承认错误,自顾自辞去职务居然也成了刘彧杀他的借口,说他假仁假义,以退为进,这些统统都是帝王家的说辞。
刘彧一刀下去,更多是为了震慑沈攸之、萧道成、刘缅、殷琰、黄回等诸边疆大吏,就是说能给你们机会是我的功劳,能让你们身败名裂我也可以做到,无论是曾经有过多大功劳的人物,威胁到了皇权,就要抹脖子,话说这一招确实也确实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