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的天空历史有意思
为什么篡位逆臣兴于三国,绝迹宋朝?

为什么篡位逆臣兴于三国,绝迹宋朝?

作者: 剑所天成 | 来源:发表于2018-05-08 08:59 被阅读183次

如果一种社会现象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重复,背后往往有着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原因。自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直到北宋,逆臣篡位的朝代层出不穷。为什么谋朝篡位兴于三国,绝迹宋朝?

是世家,立足于政府人事制度的权力传承。

自秦汉以来,在中国发家基本上都如司马迁所言,“以末致財,用本守之。”只要不是勋贵出身的人要追求阶级的攀升,就是经济上以城市的工商业发家,大量收购土地来作为基础,然后供养孩子读书来积累文化资本,最后争取在家族中出到人才进入政府,借助得悉政策先机和权力进一步扩大家业和家族的影响力。而政府,长期以来都是整个社会的中心。这样世家发展的模式,基本上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

士族之所以尾大不掉,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汉朝的政府选拔人才的模式——察举制已经逐步腐朽。每个制度的腐朽,首先是被既得利益者垄断,接着社会公平性大幅降低,最后出现难以适应的境变迁,依然顽固地抱残守缺,并且压制改革派,直到被残酷的现实打得支离破碎

察举制也不出其外。

察举制,简单来说就是让官员推举人才进入政府,并且对他的仕途浮沉负上全责。如果推举上来的人才表现不佳,那么举荐人也要为此负责。

这样的设计,天然地令举荐的官员和被举荐的人才有强烈的人身依附关系。而后出现袁绍这样四世三公的模式,往往就是老袁家首先大量举荐人才,那些人发家以后受恩于此,自然也很乐意推荐他的子侄进入政府,甚至继续依附在袁家。而且世家处理政府事务上深谙官场规矩,对于风评的掌握能力也比其他寒门出身的人更强。这样流转几代人,就形成一个根深蒂固的关系网,外人难以轻易进入。

到了东汉末年,甚至出现“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状况,依然继续营运。这也反映了,察举制已经不再是政府选拔人才有效方式的写照。

最早创新破局的是曹丕,采纳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明确人才的划分标准,削减士族随意评定人才推入政府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就是将人才按照家世和德才定品,划分为九个等级,中正就是定品的官员。

早期的设计尚未让把持中央朝政的士族控制,皇帝依然有发言权。主要发挥作用的还是郡级层面的地方士族推举,而且把曹操当年留下的官员正名纳入体系。这虽然是一个妥协,同时依然有着制衡。总的来说,就是在察举制上进一步变形,变得客观一点,有个明确的划分,算是在士族手上拿去一些人事权。

可是这样的弱点就是君主一旦弱势,就不再能维持这样的平衡。因为士族聚集经济、政治和文化上的资源,培养人才上更有优势,而且选入政府的机会更大。既然君主透过明确了标准来削减举荐人的权力,那么臣子在执行的权力上进一步加强,就能恢复、甚至加强原来的特权。

司马懿作为曹丕的好友和臣子,就是完成九品中正制这个关键转折的人。

他设立州层面上的大中正,强化了地方士族和中央掌权的士族在政治上的联系,袁绍那种四世三公再度以这样的形式延续下去,甚至强势到令司马炎作为第四代老大直接代魏立晋。

政府人事任命的制度令皇族和世家之间争斗的这条线,延续到宋朝才有了定案。

隋朝创立了科举,吸纳寒门,直到唐朝李二大兴科举,武则天大用酷吏压制世家,大量提拔寒门士子才奠基,最后到了宋朝印刷术大兴,文教大兴,寒门士子都有条件读书,多有靠自己努力以科举进入政府,甚至位极人臣,科举纳士才彻底定案。

自此,不论世家寒门,士子的科举表现成为进入政府的门槛,更是官员重要的身份认同。自宋朝开始,许多力图把权力传承下去的官员开始发现,即使儿子透过走后门入仕,在官场的发展终究受到很大限制。大部分官员皆以科举出身,考场表现成为了重要的身份认同,那么靠父荫入仕而科举考试表现不佳的官员被鄙视为二世祖,难以立足,往后又何谈掌权呢?

回望从三国到宋朝这段历史,篡位逆臣的兴衰和政府人事制度的变迁息息相关。当察举制腐化于东汉末年,九品中正制作为带有妥协意味的修正,最终演变到科举制,篡位逆臣就兴于三国,盛于魏晋南北朝,终于宋朝。归根到底,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越发强化,立足在选材标准渐渐走向客观,政治影响力在家族上的传承变得越来越难。

期间多少豪杰才俊力图逆势而行,成为扭转历史的节点,奈何壮志难酬!单单以三国论,无论文韬武略,还是创建功业,出身世家的司马懿不如出自寒门的曹操多矣!然而最后司马懿顺着历史长河成为了关键的节点,其子孙更是代魏立晋,延续了世家强势的走势,造就了后世“上品无寒士,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何故?势之所然耳!

小尾巴:

在公众号 博闻社,带你纵横文史长河。

相关文章

  • 为什么篡位逆臣兴于三国,绝迹宋朝?

    如果一种社会现象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重复,背后往往有着一些根深蒂固的社会原因。自三国以后,魏晋南北朝直到北宋,逆臣篡...

  • 1分钟看懂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

    宋朝因为头两位帝王都是以不正当手段篡位登基的,所以之后的宋朝统治者一向对武将戒心甚重,军事方面习惯以文统武...

  • 皮影戏

    皮影艺术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 始于先秦,兴于汉代,盛于宋朝,元朝时流传海外,历史...

  • 1014:如果蜀国统一三国,诸葛亮会不会谋朝篡位?

    如果诸葛亮真的率领蜀国一统三国了,他不会篡位。因为篡位是逼迫着当时的执政者下台。但刘禅一定会禅让(不管他是主动的还...

  • 呀,那不是小宋嘛|宋词故事

    文:筠心 图:网络 君主礼遇文臣,莫过于宋朝。宋太祖以武职篡位,对武将日夜提防,担心他们有样学样,步自己后尘;...

  • 百人百茶之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徐志高

    茶文化在我国历史悠久,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而盛于宋,如果说唐朝煎茶更重技艺,那么宋朝的点茶更注重意境,点...

  • “逆臣逼宫”

    嗯,我就是那个“逆臣”。 我想坦白和承认,我知道自己当时在“逼”,因为觉得难以捱过一月甚至更长时间,希望你给我一个...

  • 观孝本的《美丽渭河动起来》及宝鸡空竹舞龙表演航拍

    空竹是只有我国独有的一项集锻炼娱乐的技能活动,最早见于三国曹植的《空竹赋》,兴于宋代的宫廷。建国后才兴...

  • 江南水乡一一金泽

    “金泽”像一颗明珠静置于江南秀美的花叶上。在0.6平方公里的镇区内曾有“兴于宋朝、盛于元朝”的42座古桥...

  • 三国归晋

    三国之后,司马家统一天下人,而司马懿并没有篡位。篡位的是他的孙子,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那个司马昭的嫡长子司马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篡位逆臣兴于三国,绝迹宋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oqi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