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线下读书会时听读友们提起了“自律”和“自虐“,觉得颇有意思。
想起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01
在今年6月份,有一天下去拿外卖,同事见我点的沙拉之后,脱口而出了一句:“你真自律啊,挺佩服你的。”
我当时也毫不客气地回了他:“也不算自律吧,只是养成了一种习惯而已。”
从2019年11月开始吃沙拉,算一算如今也差不多2年了。
一开始的时候,中午吃,晚上吃,连续坚持了2个17天。这期间经历过一些身体上的不良过渡反应,比如肠胃变得不太好,容易胀气。
到了冬天,温度很低,点的沙拉总是拔凉拔凉的,不经过微波炉,简直难以下咽。
无数的坑让我慢慢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沙拉类型,周围大大小小的沙拉店几乎全尝遍了。遇到好的,就赶紧分享给同样热爱沙拉的小伙伴们。
半年后,彻底适应了沙拉饮食,身材也逐渐变得稳定。
2020年暑假回老家,阿波罗带着我在学校逛了一圈,我们买了一大堆零食,她很不可思议地看着我。
“没想到你吃的这么多!这么瘦,我还以为你的肠胃一定是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整个饮食改变的过程,我都没觉得有多痛苦,吃的饱,又有肉有菜。
唯一的缺点,就是太单调了点。很多沙拉都大同小异,时间久了难免乏味。
后面又加入了正常饮食,将沙拉彻底纳入常规饮食的范围之内。保证自己既能够控制热量,又能够享受美食带来的快乐。
这一开始的确是有一点难度的。因为以前你习惯了一样东西,后面要改变,肯定会有一些不舒服的感觉。
但是一旦习惯,它就变得像呼吸一样习以为常了。
02
我们很少看到有人说自己很自律,都是经过别人之口说出:“哇,你好自律啊。”
潜台之词是,这个人时刻活在对自己的约束和控制之中,真累啊。
关于自律,我很赞同钢琴家陈萨的说法:
其实自律这个词,我一向不是很喜欢,因为它带有一种压制感,就好像你必须要在一个笼子里去遵从一种律法。
我更愿意说我自律是为了得到其中的乐趣,我去追求某一种光芒,才会进入这个看起来像是自律的状态。就像一个未知的盒子,你在跨门要进去的时候,是揣着热情的,因为你知道进去以后有什么好玩的在等着你。
真正的自律,倒更像是分离了的水和油。下层的身体像油一样黏着,苦痛,但是上层的思想,却像是水一样清澈透明。
它们虽然装在同一个容器里,可是却泾渭分明。
哪怕我已经做了1年半的平板支撑,如今做起平板支撑来,身体依然感觉很难受,可是思想上却认为这件事情是一件平常普通的事情,是日常需要完成的功课而已。
思想和身体的逐步分离,也是自律形成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
至于自律如何才能长久,读友们提到的微习惯是很好的工具。
不过微习惯的前提是,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因,来造就结果的果。自律与否也许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个因的存在,过程会变得完全不同。
我们看柳比歇夫,看曾国藩,看那些十年如一日坚持做一些事情的人,他们都有一个伟大的目标,支撑着他们去做一些常人看来难以忍受的事情。
就像一座灯塔一样,在长时间黑暗动荡的环境中,你能够不迷失方向,不半途而废,不对自己吹毛求疵,全赖它发出的光。
勤而自律,心似明镜。照人照己,懂的人,自不必明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