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日记》简友广场
《专注力——反思无聊》读书笔记

《专注力——反思无聊》读书笔记

作者: 满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4-08-18 06:54 被阅读0次

    作者:苍春波

          内容梗概——

          请诚实地回答这个问题:你上次感到无聊是什么时候? 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你还记得吗? 很可能是很久以前,也许是在电子设备进入你的生活之前。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未像现在这样将注意力分散于那么多的事物上。在当下,你可能觉得这是好事,因为我们随时都有事可做,但其坏处在于:这些令人分心的电子设备基本上消除了我们生活中的无聊。

          你可能会问:消除无聊难道不是一个积极的变化吗?不一定。无聊是我们进入低兴奋期体验到的感受。我们感到无聊,大都是在我们突然被迫适应低兴奋度状态的时候,比如,星期天下午我们发现自己得找点儿事做,或者写完电子邮件后坐在那里开会。 

          毫不令人觉得奇怪的是,无聊时,我们会受不了诱惑,总要伸手去拿身边的电子设备或者登录某个娱乐网站——那里随时都有令人兴奋的东西。因此,我们往往不必适应低兴奋度状态。事实上,该做某个任务时,我们是被迫将注意力从这些电子设备中拉回来。

          我非常喜欢试验我提出的建议,因为很多听上去不错的建议实际上并没有作用。之前,我就做了一个实验来彻底弄清楚无聊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适度的无聊具有效能吗?无聊与发散模式有何区别?抗拒无聊是正确的做法吗? 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中,我每天都刻意让自己无聊一个小时。在此期间,我屏蔽所有的分心物,将时间和注意力都用于极度无聊的任务,这些任务是基于我网站的读者提出的30个最离奇的想法:

          1. 阅读苹果公司iTunes音乐软件的服务条款;

          2. 盯着天花板看;

          3. 观看有线电视C-SPAN第3频道的节目;

          4. 在加拿大航空公司行李提取处等候行李;

          5. 观看有线电视C-SPAN第2频道的节目;

          6. 看着我的宠物龟爱德华在水族箱里游来游去;

          7. 盯着缓慢转动的风扇其中一个叶片;

          8. 用一种颜料画一幅小油画;

          9. 看着油漆变干;

          10. 望着办公室窗外;

          11. 用镊子夹一颗草莓上的籽并数出其数量;

          12. 看着草生长;

          13. 望着火车窗外;

          14. 观看在线国际象棋比赛;

          15. 望着天空中的一朵云;

          16. 在医院等候就医;

          17. 盯着水龙头滴水;

          18. 把我所有的衣服熨烫一遍;

          19. 数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万位中有多少个0;

          20. 看着我的女朋友读书;

          21. 在一张纸上点点;

          22. 不带书或电话,一个人在餐馆吃饭;

          23. 阅读维基百科中关于“绳索”的文章;

          24. 盯着一只钟表;

          25. 看着电脑中的所有文件复制到硬盘(然后再复制回去);

          26. 给五个土豆削皮;

          27. 望着锅里的水慢慢沸腾;

          28. 用拉丁语参加教堂礼拜;

          29. 观看有线电视C-SPAN频道;

          30. 将小石头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不断地重复。

          每个小时里,我都随机抽查几次脑子里在想什么:我的想法是积极的、消极的还是中性的;我的意识是集中的还是在走神;这些想法有多大的建设性;我的感觉如何;距离上次检查大概过去多长时间…… 这个实验的某些发现并不令人觉得奇怪。一旦外部环境的刺激性降低,我的注意力自然就转向内部,因为我的想法肯定更有趣、更刺激。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聊就是令人讨厌的发散模式。我还发现,我的意识在计划未来、处理想法,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来回跳跃,就和习惯性发散模式一样,不过我不太喜欢这个过程,也不想继续下去。

          这个实验还产生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让我感到特别心神不定的是:由于缺乏刺激性,我本能地寻找分心物来占用我的注意力空间。用镊子夹出草莓籽、阅读维基百科关于“绳索”的文章,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发现自己想做别的事情:清理杂乱的东西、拿出电子设备等,任何事情都行——只要能让我分心、离开脑子中的那些想法,让我平静下来的任何事都行。如果当时我能够电击自己,我肯定会那样做。我们的大脑习惯了不断的刺激,随时都在寻求刺激,仿佛任何刺激都是好东西——事实并非如此。

          本书给出的许多战术,都与降低你的生活和工作的刺激性有关,这并不是巧合——你受到的刺激越低,你的思考就越深入。每次我们躲避无聊、寻求刺激的时候,我们都无法做计划、挖掘意识中潜伏的想法,也无法“充电”或是为随后的工作准备更多的能量和决心。

          这并不是说,无聊都是有用的。与习惯性发散模式不同,无聊会让我们感到焦虑、心神不定和难受——试验期间,我总有这些感受。我希望大家拥有的不是无聊,而是走神。好在,不管是在发散模式中还是在无聊期间,我们的意识都是走神到同样的地方,因此,发散模式具有同样积极的作用——在我们的兴奋度降低时,它会让我们走神——有目的地走神。

          以前,安装Windows操作系统的电脑都预装有一个叫作“磁盘碎片整理”(Disk Defragmenter)的程序。如果你的电脑运行缓慢,这个程序就会尽职地重新整理凌乱的文件,让它们更为集中,使你的电脑运行速度明显加快。  不管你的技术如何,运行这个程序总是让人感到满足,甚至看上去也让人高兴。因为这个程序运行时,将凌乱区域的图像、文件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清理。 我们大脑的运行机制也是如此。当我们的注意力空间被任务分割时,我们就会重新整理自己的想法。这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思考,让我们有额外的注意力空间去处理人际关系、体验、想法和无法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时刻,无聊和发散模式就具有强大的作用,因为它们能进行有益的自我检查。

          我希望你同意我的看法:这些任务间隙同任务本身一样有价值。现在就是利用它们的时候。

          [1]这一点也有例外:有研究观察到,加州蓝鸟经常藏匿食物供日后食用,原因是此前有过食物被偷的经历。在该研究的研究员看来,这挑战了“‘计划未来’是人类独特的能力这一假说”。另一项研究发现,“羚羊和火蜥蜴能预估此前经历的事件的后果”。不过,不管动物能够怎样计划和思考未来,这种能力似乎是原始的、有限的。

          [2]我们大脑的预设网络——进入发散模式后思维活跃的网络——具有异常强大的功能,这不只是因为它会让我们经历真实般的想法。该网络活动异常——尤其是无法抑制该网络——与抑郁、焦虑、多动症(ADH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自闭症、精神分裂症、阿尔茨海默病等均有相关性。一般而言,这片大脑区域的活动性越强,就越有利——一项研究发现,“IQ得分高的人注意力放松时,其大脑该预设模式的连通性,尤其是长程连通,要强于IQ得分一般的人”。

          [3]我们更喜欢浏览“脸书”使自己分心,而不喜欢遐想,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这种“预期偏差”。正是因为它,我们才想理解和预估未来。看见朋友更新的近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未来——研究分心的人员指出,我们本该做白日梦的时间,却被刺激性的分心物所占用,这就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心得体会——

          无聊也是一种发散模式,是我们进入低兴奋期体验到的感受。无聊也不都是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意义。无聊有助于整理注意力空间,进行清晰的思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注力——反思无聊》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qp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