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育儿知识就成了自己关注的重心。
老一辈的父母们都会说,不就当个妈吗?有这么要讲就的吗?
提到正面管教,甚至有人会说,
“别扯了,别人难道还需要你来教他们怎么当父母?”
面对这样的答复,我就会选择沉默。
因为在这样思维认知的人群里,你只会招致更多的反驳和各种怼。
因为认识了一些正面管教的讲师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成长的方式有很多种。
有的是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促使自己进步,
有些是被生活逼迫导致不得不成长,
还有的,则是因为有了孩子之后,看到了自己所经历的一些暗伤。
在加入的一些线上社群中,赫然发现了众多努力上进的宝妈。
曾经自己意识中的宝妈形象是这样的:
身材臃肿,怪孩子,因为生了孩子之后要补充奶水,导致自己身材变形;
穿着邋遢,因为照顾孩子照顾家人,哪里还有自己的时间;
看书?我每天累得不能动弹,到家只够精力躺着看电视……
但是,这段时间认识的辣妈完全颠覆了我的以往认知。
一边带娃,一边健身,关键还很能赚钱;
一边赚钱,一边学习,还打扮入时,有即视少女感;
现在晒娃,待会瑜伽,一会又去参加演讲俱乐部……
看到她们,我都快怀疑人生了。
难道是因为别人家的宝宝天生聪慧,不用人操心,辣妈们才能活得又漂亮又能赚钱。
其实,真相是因为,她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
在持续的努力中,成为了孩子们的榜样和知心朋友。
源于正面管教及儿童心理学等的知识学习,发现真正需要教育的其实是作为妈妈的我。
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人生,真的是盲从的一族。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别人认为好,别人建议的。
虽然自己内心很不认同,但还是不懂得取舍。自己当妈妈的过程也是有点类似迷糊。
只是因为自己是大龄剩女,看到同事、同学的孩子们都茁壮成长,就很想当妈妈。
于是,就有了很多意外和坎坷,等到有了自己的宝宝之后,终于顿悟自己想要的生活是怎样的,也看到了温水中被煮的自己。
夸张点说,感觉自己在当妈妈之前心智并不健全。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变得完整,实现了真正地成长。
开始了早起,开始了读书,开始了写作,开始学习思维导图、知识管理等和工作/生活看似没有多大关系的知识;
因为各种技能的学习,越发觉得自己的欠缺与不足。
于是,陆陆续续参加了不同的社群,看到了更多优秀的辣妈。
之前曾一度陷入焦虑的状态中,但在开始学习正面管教和儿童心理学等之后,逐渐找回了那个自信和充满活力的自己,也更加意识到了孩子和自己共同成长的必要性。
有了零零总总的输入之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
之前的一段时间,我会埋怨,一个人带娃,时间都给了宝宝就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导致自己职场和生活诸多不顺。
但现在的我,开始享受陪伴宝宝的时间,不再想着等宝宝睡觉后,我就可以怎样怎样….
而是细心体会陪伴宝宝玩耍的感受和出现的各种状况,尝试使用正面管教的理念,和宝宝一起克服困难。
昨天中午,午睡醒来的宝宝想玩水。
我就直接将她的澡桶放满水。请求宝宝帮忙给小鱼(玩具)们洗澡。
2周岁的宝宝,别提多开心了。第一次拿到香皂,体会到了滑溜溜的感觉。
小手沾上肥皂水之后,就给小鱼抹上,香皂很滑就掉到水桶里,宝宝开心地尝试捉香皂。
捉不到,倒是在水面拍起了很多泡泡……
开心的她打湿了衣服,裤子也变得湿漉漉了。
我则不时地围观一下,只要她继续开心玩耍,没有吃香皂什么的,就继续去打扫房间。
等到房间打扫完毕,宝宝也成了落汤鸡。
“宝宝,小鱼们洗干净了没有?”
“好了。”
“那我们开始给宝宝洗澡好不好?”
没等我说完,小家伙穿着衣服就跨进了澡盆。
于是,我用脸盆放好温水,倒进澡盆。随后,帮宝宝脱衣服…..
虽然只是午后14:30多一点,无所谓,洗澡时间提前一点而已,宝宝开心玩耍就行。
以前总觉得,洗澡最好是在晚上19:00左右,但那只是习惯而已。
只要调整一下心态,想什么时候洗澡就什么时候进行。正好宝宝有了玩水的兴致,让她愉快玩耍更重要。
只要妈妈内心平和,对孩子有耐心,并尊重孩子,妈妈是这世上最伟大最有爱的职业了。
很多家长觉得带孩子经常出状况,觉得孩子不听话,没有好习惯,沉迷于电子游戏等。
但很大程度上的原因是,家长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弱,不懂教育,也不懂得儿童心理和习惯。
甚至可以说,家长们并没有耐心或者了解自己的孩子。
经常会有家长要求孩子只看半小时动画片,但是自己却一天到晚捧着手机,这种情况下,想要孩子离开屏幕几乎时间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收到了买到的《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作者是IP营伙伴,也是我的老师魏华米妈,一同合著的还有两位育儿专家。
从参加米妈的微课开始,两年内见证了她极强的行动力和持续专注育儿领域的精进。
虽然线上有很多育儿,儿童时间管理,正面管教的课程,但在米妈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一个积极、努力上进的妈妈就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伙伴。
这本书从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入手,涵盖孩子的兴趣和优势,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及培养孩子的阳光心理。内容也提及很多家庭中的典型问题,比如隔代育儿、隐形爸爸、两个孩子的相处等,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如果你的孩子在3-12岁之间,且在培养良好习惯、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需要更多的方法和技巧,推荐你读这本书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