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电影电影漫谈
马丽、佟大为电影《来电狂响》:翻拍作品的硬伤,真的需要这么刻意吗

马丽、佟大为电影《来电狂响》:翻拍作品的硬伤,真的需要这么刻意吗

作者: 海伦学姐 | 来源:发表于2019-01-14 14:47 被阅读12次

    01

    两年前我看了保罗·格诺维瑟执导的《完美陌生人》,也就是国产电影《来电狂响》的意大利原版。情节的推进和故事的反转、再反转,让观众身体前倾,每一分钟都如坐针毡。尤其是情节铺垫,连着看了两遍,惊叹伏笔的处理精妙。

    影片讲述了七个好友在聚会上玩的一个大冒险游戏--公开每个人手机上的新信息、新邮件、和来电,因此引发了一场颠覆三观的信任危机。

    意大利原版《完美陌生人》

    《完美陌生人》被多个国家翻拍,改编后加入各国本土化情节,让人耳目一新。

    中国也不例外,自2016年拿下版权后,就开始打磨剧本,然而《来电狂响》一片,虽然看得出团队的用心,但是有明显硬伤。

    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把原本深入探讨人性的片子,拍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商业喜剧,缺乏了社会洞见。另一方面是编剧想要尽可能多的融入中国社会万象, 却使得支线的插入生硬,导致主线不够突出。

    但是,翻拍有风险,看片需谨慎,对如此有勇气的尝试,作为中国观众,我还是对本土电影充满期待的。

    中国翻拍版

    02

    先来说说人物设定和剧情,七个朋友,分别是两对夫妻、一对情侣和一个单身女强人。

    最大的感受是人物设置和剧情发展缺乏合理性,情感没有铺垫。

    在短短一两个小时内,要刻画出一个人物,需要表达角色的典型性。比如,表现贤妻良母的形象,可以设定她早起给家人准备早餐;爱打游戏的宅男,最简单的人物形象可以设定为不洗头发、眼神空洞。

    但是,如果仅仅表现典型性,会显得很生硬,无法表现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这部电影里面,处处是刻板的人物形象。最为明显是的,马丽扮演的女强人,时时刻刻帅得有棱有角,我可以理解她的职业习惯让她不轻易流露真实感受,但是动不动单手插口袋,太过程式化了。

    再比如,代乐乐扮演的心理医生,为了展现她的职业特色,上场不到几分钟,就帮助霍思燕分析她老公的身体语言。结果,观察到乔杉扮演的老公心里有鬼,因为乔杉总是在遮挡手机屏幕,而且手指一直放在锁屏键上。

    其实,要表现她是一个职业心理咨询师,不一定非要她分析别人,可以从很多角度表现,比如,她和人沟通的时候,更喜欢引导对方表达,更会共情。而用如此简单粗暴的“分析闺蜜老公”的方式,来呈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属性,还是太程式化。

    03

    除了程式化的人设,还有些情节没有铺垫,让人费解。

    故事没有铺垫会让观众出戏,有种断片儿的感觉。

    在原作中,代乐乐和田雨饰演的夫妻,貌合神离,为了女儿,即使离婚了也不公开,继续生活在一起。

    在本片中,我们不知道他们和女儿的关系如何,直到聚会时,父亲接到女儿的电话,数落母亲的不是,并且说:“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已经离婚了”。为什么突然这么说,为什么女儿的怨气这么重?不得而知,之前的剧情没有一点铺垫。仅靠一句台词略显单薄。

    而从女儿的形象,可以看出导演的用意在于,关注青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社会问题。她从头到尾都在打游戏,对旁边含情脉脉的小男友熟视无睹,一脸不屑,这一点让人费解。

    其实,青少年问题的根本,不在于她玩手机打游戏,而是与家人关系疏离,这一点并没有在影片中表达出来,我们只看到一个性情古怪的女儿,一个无力回天的父亲,和一个最后在深夜出走的母亲。

    再比如,佟大为扮演的三流编剧贾迪,人设是吃软饭的才子,身边有钱女友不断。傍上白富美后,却出轨她的闺蜜,一个同样也是靠着白富美混吃混喝的小女生。

    当秘密泄露,小三告诉佟大为自己怀孕后,白富美选择再给他一次机会,他却突然大彻大悟,果断选择和小三定下终身,变成自力更生的准爸爸。

    我只能说,是不是我错过了什么关键剧情?

    04

    值得探讨的,还有主线和支线的安排。

    中国版中,乱入的支线,不但让人出戏,还让主线更不突出。这些散乱的支线人物包括,一个为了瘫痪弟弟努力赚钱的美女主播,一个刚刚当上爸爸的外卖小哥,一个吃着外卖的高仿匠人......

    穿插在主线剧情中,虽然让人一看就知道具有中国特色,也让人看到小人物的不易,但是这和主题--手机引发的信任危机--关系不大,反而变成了累赘。

    另外,在意大利原版中,这七个朋友之间,是有互动的,也是有猫腻的。让我印象很深、很心疼的一个角色,是还未出柜的同性恋小胖哥。当大家都收到下周球局通知时,小胖没有收到,他才知道,“我被踢出局了?”

    那么巧妙地安排,让朋友之间的关系网也更完整。用网友的话说,本片就让你看看“分组可见”失效之后的样子。

    意大利版剧照

    不过,中国版中,没有这么扎心的情节,增加了不少正能量。这七位在同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朋友,从前是同学,现在是挚友,知根知底的他们,是可以互相支持的。

    05

    最后来谈谈影片立意。

    《来电狂响》初期定名为《手机狂响》,有一版概念海报的宣传语是“没有一部手机是无辜的”。手机要是能说话,肯定会说:“这锅我不背!”

    手机只是一个载体,使用者才是承载善恶人性的源头。原版是探讨人性,中国版成了抵制手机,电影立意的落脚点还值得探讨。

    虽然人物和情节略有刻意之嫌,主线和支线的穿插也值得商榷,但是,戴着镣铐跳舞的本土电影,尝试不同的表现方式,不管是为了艺术创作还是为了迎合观众,翻拍国外高口碑电影是需要勇气的。

    是喷还是捧,属于个人喜好,在观众一念之间。如果是国外电影,我不会这么在意它的质量优劣,正是因为对中国电影有期待,才会一次次踏进影院,做出自己的一点点票房贡献。


    今日互动:你怎么看,这部翻拍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马丽、佟大为电影《来电狂响》:翻拍作品的硬伤,真的需要这么刻意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nd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