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重新听了一遍,彭老师上课。讲的是情绪管理。我就说一下我上完课的一些感受吧。里面有一张PPT是4步骤处理孩子的情绪。
我就结合一下我自己的情况,说一下吧!我们家是一个小女儿,今年7岁。上小学一年级。小孩子感情比较丰富和细腻。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她比较喜欢哭。以前对于这种事情,我没有太多的办法。有时候可能是半强制性的要求孩子不哭。最近一段时间改变了处理的方式。就是如果遇到孩子哭泣,我会单独的把孩子喊到一个小房间里面,跟他1对1的进行沟通和交流。我觉得比较好,刚好看到了4部处理孩子情绪的办法,我觉得也是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在小房间里面,我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我不会,强子让孩子不哭。只是在哭的时候我会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是你的心情不好。我觉得孩子在这种场合建立了安全感之后,会跟我,刚才心里的想法。会告诉我。
第1步是接纳。就是在1对1的聊天过程当中,我不会强制孩子不哭。我觉得他哭肯定是有他自己的原因。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我会一边跟她说话,一边给他递一些纸巾,她自己也会把眼泪擦一擦。
第2步是分享。经过几分钟心情的平复之后他会和我讲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会让她觉得委屈。
第3步是肯定。我觉得应该包容,每个人处理情绪的方法。有的人可能是用哭泣来缓解自己的情绪。我觉得这一点我们要尊重。不能因为我们大人很少哭泣,或者就对哭泣的小孩产生一些一些不好的负面影响。
然后第4点是策划。通过分析事情找到原因。我会告诉他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哭泣本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而且特别是在家里面。光估计可能家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要积极主动的把问题告诉大家。大家以后就知道该怎么样来一起沟通协调。
在这里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吧,就是有一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因为我肚子比较饿。所以有一盘菜,我当时也没注意,可能就全部吃了。然后等我吃完的时候就发现她在哭。后来我就采取刚才说的那4步法,询问他为什么要哭泣。碰到了什么事情让他难过了。然后他说我把他最喜欢吃的土豆一个人吃完了。我就跟他解释。第一爸爸肚子太饿了,所以吃的时候就吃的太快了。然后也没注意那盘菜是土豆,因为是中午剩下来的菜,所以菜的分量也比较少。下次碰到这种情况,你可以主动的告诉爸爸。然后孩子说他发现的时候,我已经把菜吃完了。然后我说如果爸爸把这盘菜吃完了,我们可以询问一下奶奶或者妈妈,家里面还有土豆没有,我还想吃土豆。如果家里面当时没有土豆,那有没有其他你喜欢吃的菜可以一起。然后跟他解释发白时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只是肚子饿了,然后就把那盘菜吃完了,也没注意到里头是土豆,如果下次碰到你喜欢吃的菜的话,爸爸也会先询问一下你喜不喜欢吃。她听了这些话之后,她觉得心情就比较放松了。我最近用这个办法处理了她的几次情绪。我觉得还挺好的。然后听彭老师一讲,我觉得我做的事情还是有理论依据的。
希望以后能够听到彭老师更多的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