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传习录今日看点传习录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68】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68】

作者: 华杉2009 | 来源:发表于2017-01-18 06:19 被阅读490次

    止定静安虑得,定,是志有定向。志分两个层次,志向和意志。志向是我要做什么事,意志是我要做什么人。志有定向,则知止,止于至善。志向有定向,是最后得到成功。意志能知止,是时刻得到自己的本心。

    【问:“知至善即吾性,吾性具吾心,吾心乃至善所止之地,则不为向时之纷然外求而志定矣。定则不扰而静,静而不妄动则安,安则一心一意只在此处,千思万想务求必得此至善,是能虑而得矣。如此说是否?”

    先生曰:“大略亦是。”】

    陆澄问:“明白至善是人的本性,而本性就在自己心中,我的本心就是至善所在,这样就不会向外去探求至善,意志就确定了。意志确定,内心就平静。内心平静,就不会妄动,就心安了。心安了,就一心一意只关注至善,千思万想,一定要求得至善,这样便是能思虑而有所得了。这样理解对吗?”

    王阳明说:“大体上不错。”

    陆澄所问,还是《大学》头两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第一句,前面讲了,是三纲八目的三纲;后一句,是止定静安虑得;这都是《大学》的核心内容。

    止于至善。朱熹注:“止者,必至于是而不迁之意。至善,则事理当然之极也。”这学习进步,不能讲永无止境,永无止境,就只得个与时俱进,没目标,没标准了。要有一个止境,这个止境,就是止于至善。至善,是事理当然之极,是本质,是最佳状态、最佳水平。

    张居正打了个比方,他说至善就比如回家的一般,必要走到家里才住,这才是学之成处。

    陆澄讲学习王阳明心学的心得,至善就是回复本心。借用张居正的话,本心就是自己家了。

    止定静安虑得,朱熹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静,谓心不妄动。安,谓所处而安。虑,谓虑事精详。得,谓得其所止。”

    这一段,张居正说得特别清楚:

    止,是止于至善的止字。定,是志有定向。人若先晓得那所当止的去处,其志便有定向,无所疑惑,所以说知止而后有定。

    静,是心不乱动,所向既定,心里便自有个主张,不乱动了,所以说定而后能静。

    定,是安稳的意思,心里既不乱动,自然随处而安,凡物都动摇他不得,所以说静而后能安。

    虑,是处事精详,心里既是安闲,则遇事之来,便能仔细思量,不忙不错,所以说安而后能虑。

    得,是得其所止,既能处事精详,则事事自然停当,凡明德、新民,都得了所当止的至善,所以说虑而后能得。

    张居正的解,和陆澄的体会,分两个层次来学习,一个偏向于做事,一个偏向于修心,都是要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志有定向,这个“志”,又分两个层次,一个志向,一个是意志。

    志向,是知道自己要干啥,比如任正非,他知道自己要干啥,他就不会去干房地产,不会哪赚钱往哪去,这就叫知止,有边界,有方向,一直朝前走,止定静安虑得,最后他就有所得,大有所得。

    意志呢,是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人,在志向之上,又高了一个层次。富而知书礼易,安贫乐道难,就是意志安不安,静不静。不是坚定,是安静。

    坚定,是感觉你还要用力去把它把捉住,安静,真正生知安行,不为外物所摇移。

    讲志向,志有定向,是得到最后的成功;讲意志,意志能知止,是时刻得到自己的本心。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68】

    我的《传习录》学习参考书目:

    《传习录 明隆庆六年初刻版》,王阳明撰著,谢廷杰辑刊,张靖杰译注,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王阳明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68】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王aaa:做什么事?做什么人?

      本文标题:#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6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pv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