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然科普读书心理
镜像神经元为你做了这么多,是该和它说谢谢的时候了!

镜像神经元为你做了这么多,是该和它说谢谢的时候了!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8-11-04 17:28 被阅读24次
镜像神经元

文/诸神的恩宠

你天天走路、吃饭、打字、看东西,可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能做到这些事吗?千万别告诉我:走路是因为有腿,吃饭是因为有嘴,打字是因为有手,看东西是因为有眼。这些器官木偶都有,为什么木偶比你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人能走路、吃饭、打字、看东西等,都是因为我们有脑神经元。脑神经元像一口箱子,装载着点滴记忆。它让人既会模仿,又会创新。而镜像神经元则像是打开箱子的那枚钥匙,缺了它,我们既无法记忆事情,也不能模仿他人。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打破了科学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了解”的旧观念,让我们从对人类理解方式有了全新认知。

镜像神经元有什么用呢?它能让我们拥有理解能力、共情能力和语言能力,它还能协助治疗社交障碍。当人们看到的场景越熟悉,镜像神经元就越活跃。目前,镜像神经元已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热点。连心理学家、语言学家、人类学家等,也都开始努力探索这一领域,希望能用它来推进各自领域的研究。

在国际镜像神经元研究领域,意大利科学家贾科莫·里佐拉蒂是开山鼻祖。《我看见的你就是我自己》这本书,就是关于他的访谈录。采访他的是意大利著名记者安东尼奥·尼奥利,他曾任《意大利共和报》文化版主编。全书采用尼奥利问,里佐拉蒂答的方式编排。书中内容涉及神经科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领域,堪称是一场跨学科思想盛宴。


作者介绍

这本书从里佐拉蒂的个人经历和学术研究两个角度讲述了他的半生历程。

里佐拉蒂出身于医学之家,父母都是医生,父亲是意大利人,母亲是俄罗斯人。里佐拉蒂从小就向往学医,上高中时又迷上了哲学,而神经学恰好介于医学和哲学之间,从那时起里,佐拉蒂就把人生目标锁定在了这一领域。

1955年,里佐拉蒂考进帕多瓦医学院。在这里,他系统学习了生物学和医学知识,为以后搞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

大学毕业后,里佐拉蒂来到莫鲁奇研究所工作了三年,莫鲁齐是意大利著名科学家。在他的帮助下,里佐拉蒂和另一名科学家一年之内连发七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还登上了美国《科学》杂志。莫鲁奇研究所有意大利顶级的学术专家和浓郁的学术氛围,里佐拉蒂说那时候他“仿佛站在了世界中心”。

科研之路上顺风顺水,让里佐拉蒂心里乐开了花。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打击,又把他狠狠摁到了谷底。20世纪70年代,里佐拉蒂曾拜访了蒙卡斯尔实验室,蒙卡斯尔是当时世界大名鼎鼎的生物学家。里佐拉蒂兴冲冲地向蒙卡斯尔汇报了他对猫的研究成果,不料蒙卡斯尔却流露出很轻蔑的表情,意思是研究猫有啥用,切,小儿科!这无疑给当时年轻的里佐拉蒂从头到脚泼了一盆冷水,他内心受到了10000点暴击。回国后,他痛定思痛,不断分析蒙卡斯尔的话,反省出了自己的不足。此后,里佐拉蒂把研究对象聚焦在灵长动物上,买来猕猴开始深入研究。

在里佐拉蒂科研探索之路上,曾有多位科学巨人“提携”过他,这些人包括:提出身心二元论的笛卡尔、热衷于条件反射实验的巴普洛夫、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创始人斯金纳等。正是站在这些巨人肩膀上,里佐拉蒂才能一步步登上科学巅峰。

在赫尔辛基国际大脑研究大会上,里佐拉蒂听到日本科学家酒田英夫的报告,深受震撼。会后他与酒田聊了很久,两人相见恨晚,一拍即合,组成了科研团队。不久,团队取得了“日本人类前沿科学计划”大奖,赢了一大笔奖金,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世界学术界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里佐拉蒂也因此被选入欧洲科学院和法国科学院。不久之后,他的事业也迎来了高峰。

世界上没有一次成功是偶然的,每一次的成功都是无数次失败的累积。1992年,里佐拉蒂团队在无数次失败后,终于看到了成功的曙光,他们在猕猴大脑里发现了镜像神经元,这是科学界前无古人的大发现,它对认知科学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里佐拉蒂因而屡获国际大奖,他的论文也登上了《科学》、《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国际权威学术杂志。里佐拉蒂就像一个农夫,多年耕耘,终于迎来了丰收。

镜像神经元实验

镜像神经元具体是怎么被发现的呢?事情是这样的:科学家让猕猴坐在椅子上,猕猴可以做它想做的任何动作,随后科学家给它喂食物,向它摆姿势,或引导他去拿不同物品,还通过触碰它,来观察它是否有本能反应。整个实验就像是幼儿园小朋友的互动游戏。最后,科学家惊喜地发现,每当有特殊的刺激或动作出现时,猕猴的神经元就会进入兴奋状态。科学家把这种情况叫“放电”。

他们一遍遍实验,总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总有一些神经元会在猕猴完成动作时被激活,它们像镜子一样,能让猕猴高度模仿人的行为,里佐拉蒂团队将这些神经元命名为“镜像神经元”。

里佐拉蒂认为,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核心在于感知、认知和行为。正是因为有运动系统的参与,人们才能理解他人并产生共情。人脑是一台无比精密的仪器,但说来尴尬,人类有办法飞入太空钻入海底,却对自己大脑知之甚少。镜像神经元的发现,是人类探索自我的重大突破。它使人们学会模仿,并发展出语言、艺术等能力。人类社会能不断进步,镜像神经元功不可没!它在科学界的影响力,或许不亚于宇宙飞船对航天界的贡献。

换句话说,假如没有镜像神经元,任何人都无法学习和模仿,你与木偶之间,也就没什么差别了。比利时著名艺术家贾恩·法布尔告诉里佐拉蒂,在成为原创艺术家之前,他曾连续多年反复临摹丢勒的和鲁本斯的作品。听到这里,里佐拉蒂不无感慨地说:“不了解过去的人无法进行创造。”试想一下,如果法布尔大脑里缺少了镜像神经元,他怎么可能成为艺术大师呢?

这本书内容庞杂,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它彻底颠覆了我们对某些事物的传统认知。举个例子,大家都听过“人生下来是一张白纸”这种说法,在科学界,这叫“白板理论”。然而,在里佐拉蒂看来,刚出生的婴儿并不是“白板”。他认为人是自带着一系列“软件”出生的,这些“软件”各有各的功能,缺一不可。这就好比任何一台新手机,无论是苹果还是华为,都会有出厂设置和自带系统,一打开手机,不用下载就有微信或QQ。人体也有“微信”和“QQ”等自带软件,它们让人天生就会体验喜怒哀乐等情感,每种情感由心而生,不用学就会。里佐拉蒂认为,哪怕连走路都不是我们后天学会的,而是时间一到,我们自然而然就会的本领。这意味着,走路是被唤醒的技能,而非后天习得的技能。而像弹钢琴等技能,就属于后台的习得技能。没人天生就会弹钢琴,要想弹一手好钢琴,后天不苦练绝不可能。

里佐拉蒂发现,人生来就有运动能力,每个人都会在刚出生几个月里熟练掌握抓握等动作要点。由此,里佐拉蒂推断出:人在出生时,大脑就已编写好了我们一生的运动代码。我们此刻所做的任何举动,都只是从这个海量“代码库”里随机抓取的“代码”而已。

镜像神经元

既然镜像神经元这么重要,那如果它出了问题,人又会怎么样呢?里佐拉蒂告诉我们,一旦镜像神经元受损,人就会得疾病感缺失症或忽略症。

得了疾病感缺失症的患者,会幻想他已经做出某种举动,而实际上他并没有做那种举动。比如,医生让病人举起右手,病人会固执地认为自己举起了右手。可事实上呢,他根本就没举右手。然而,在他的脑子里,他确实举了右手。听起来很不可思议对不对?但疾病感缺失症患者就会这么做。著名神经学家拉玛钱德兰也在这方面的专家,他以研究“幻肢”而闻名世界。什么叫幻肢呢?大意就是被截肢的人,经常会不自觉地以为自己还是健全人,会做出只有健全人才会做的举动。

得忽略症的患者视力没毛病,智商也没问题,但对他们来说,空间只有一半,另一半消失了,他们对此一无所知。所以他们做任何事情,都会一边,自动屏蔽另一边。举个例子,吃饭时他们只吃盘子中间右边的食物,而忽略左边的食物;画画时,他们只画右边事物,对左边事物视而不见。

镜像神经元是跨学科的研究,它不仅在学术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能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在意大利,里佐拉蒂时常会为非专业人士演讲。两个女孩就曾请教过里佐拉蒂:身在职场,上司苛刻严厉,该怎样处理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呢。里佐拉蒂从镜像神经元角度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共情很重要,更多站在对方角度想问题,或许能缓和他们的关系。

自闭症儿童

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内心丰富,却无法与人沟通。里佐拉蒂利用镜像神经元理论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深入研究。他发现镜像神经元虽然不能完全治愈自闭症,但能一定程度减轻自闭症症状。里佐拉蒂发现自闭症苗头一般集中在出生第一年里,如果那时不能及时出手干预,错过最佳治疗期,儿童就会转化成真正的自闭症患者。通常,自闭症儿童会在某一方面极具天赋,而一旦自闭症症状好转,他那种天赋也将大幅退减,直到退回到和同龄孩子同等水平为止。高智商自闭症患者常会在某一领域取得非凡成就,比如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就是典型例子。里佐拉蒂认为高智商自闭症患者的这些成就,并不是因为得了自闭症才获得的,而是因为他们与生俱来的天赋使他们获得了成功。

里佐拉蒂是很有情怀的科学家,在后记里,他展现出对意大利科学界的拳拳赤子子心。他为意大利科研水平赶不上美日而焦虑,他建议大学取消终身职位,无论是助教还是教授,都应实行五年审核制,这样才能让能者上,庸者下。他坚持认为,科研人员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有资格说自己是科学家。

弗洛伊德说:“我们不是纯粹的智慧、纯粹的灵魂,而是一个冲动的集合。”镜像神经元就是这个冲动集合的“开关”,缺少这个开关,我们将会失去生机,变成一具具木乃伊。

镜像神经元为你默默付出这么多年,你是不是该做些什么呢?不如现在就摸摸脑袋,笑着对它说声:你好哇,镜像神经元!


欢迎订阅公众号“诸神的恩宠之后花园”,获取更多好书信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镜像神经元为你做了这么多,是该和它说谢谢的时候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qd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