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以此篇献给那些爱朗读的人们。
最美的遇见从《朗读者》开播以来,收视率居高不下。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董卿华丽丽地霸占着央视的头条。
没有自己真正朗读之前,我一直觉得朗读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上小学时,老师范读课文结果把自己读哭了,总觉得那是读给听课的领导们看的,老师的演技真不是一般的好,说哭就哭。
直到遇见了《朗读者》,在某篇文章的催动下,我会听着听着就情不自禁的留下泪水来。这时候我才真正懂得,有些朗读真的可以让你入情入境,让你感受到文字以外的深情。
有时候听董卿和朗读者聊着聊着,就会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这个舞台上,最了不起的首先是主持人:董卿,她开场语言的魅力让那篇《那些感动人心的开场白》被观看了1000000+次,让老师们赞为最完美作文开头。从这些开场白中让我们再一次透过董卿看到朗读的魅力。也正是董卿让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民朗读的大门。
那些打动人心的文字,那些历历在目的过往,一页页在眼前翻开,然后我们静下心来,动情地朗读,静静地倾听,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闲来无事,自己也想试试朗读,于是选了一篇文章配着音乐找找感觉,刚读了两句就发现自己的舌头不听使唤。发音不准,平翘舌不分。
一篇短短的文章录下来自己回放,简直惨不忍睹。其实朗读并不是我们想像的那么简单,一篇文章,你拿过来,读一读就好听了,只要你饱含深情就能让听者热泪盈眶。
我不禁对自己之前的想法觉得可笑。确实,如果你想把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做极致,那么这个世上没有哪件事可以说是简单的。
因为这个原因我也整理一点朗读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想要把一篇文章朗读好,首先要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做到对文章内容的熟知。无论以何种形式都要把文章读流利,读熟。
有些文章适合速读,有些文章适合默读,有些文章适合朗读。我们一定要选择一篇适合朗读的文章。
就拿陈忠实老师的《晶莹的泪珠》(节选)为例,我自己就有过和老师最没的相遇,文章已经读了三十多遍,但偶尔还是会出错。这种情况,加上感情去朗读可能不会收到太好的效果。所以我仍然停留在反复地练习把文章读熟的阶段。
其次,在读熟的基础上加上感情。加入感情这一步并不像之前仅仅是读熟那么容易。如果没有一定的朗读基础可以跟着《朗读者》或者其他的音频去模仿,慢慢地找到感觉,但不要仅仅停留于模仿阶段。
感情的投入想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除了语调还有必要的停顿。每一篇文章的标点符号都是必要的停顿,停顿又长又短,但很多语句在没有标点的地方,我们能够读出适当地停顿同样也可以有效地帮助感情的表达。
再次要找到一首合适的背景音乐,投入感情配乐朗读。可以自己录音听一听,哪里感情表达得不够饱满,然后逐句的反复品味,用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停顿试读。我觉得配乐朗读就像配合这音乐唱歌一样,某个字落到某个节拍上都要仔细的斟酌。
记得曾经参加过一次《朗读沙龙》,一位朗读特别棒的学姐在我们无比期盼中登场,但当她开始朗读龙应台老师的《目送》时,我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被父爱深深打动的感觉。
大家都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学姐是我们整个文学院中朗读数一、数二的高手。后来沙龙结束后,学姐说朗读没能达到预期的想过,是因为播放配乐的同学,给她放错了音乐。这时我们才心中了然,怪不得有些不在同一节奏上的感觉。
最后,充满自信地投入到配乐朗读中。在朗读中你既是作者,又是和作者有着相同经历的读者。这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感情的投入,达到声情并茂。
每个人由朗读文章而引发的情愫都是不尽相同的,你可能和朗读大咖们读得不太一样。但要相信,只要你拿起书来,全情投入地去朗读,此时的你就是一位朗读者。你所表达出的情感一定会引起听者的共鸣,而此时对于你个人而言真的就是一种享受。
朗读这件事无论是刚刚识字的孩童,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都可以参加。随着时光的沉淀,同一篇文章也会读出不同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