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代文化散文万物生灵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一写给512

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一写给512

作者: 理钊 | 来源:发表于2017-05-12 21:48 被阅读0次

    文|理钊

    如果不是网络上零零星星的信息提醒,今天也就随随便便地过去了。人生中的每一天,不都是这样随随便便地过去的吗?一天一天地过去,累积下来,人也就走到了终点,于痛苦之中,或者是于无感之中,与这个曾经活过的世界告别。

    可是,对于九年前四川省汶川地区的人来说,那时的这一天却不能这样随便地过着。自然力量之手,忽然伸了出来,一下子把八万多人的人生,无情地掐断了。

    前些天,读友人的文集,里面有一篇凭吊地震旧址的文章。其时,虽已过去了三年的时间,可那个只能废弃的县城,仍然极其地挣狞,使凭吊者心有余悸。时间又过去了几年,世间大多数的人,如我一样,把那场灾难很干净地忘却了。

    对于一些人来说,忘却是最好的消解痛苦的良法。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现实所给予他的,往往是新的苦痛覆盖在了旧痛之上,一层层地叠加,把自己的精神沉压得麻木起来,甚至连活着没有了感觉。生活,只剩下了日出又日落的苟延。你那里花团锦簇,烈火烹油;你那里锣鼓喧天,彩旗招展;你那里贵客云集,高朋满座……又与我等在现实的挤压下艰难地过着每一天的平民,有何干系呢?

    在人类的历史中,每一次巨大的灾难降临人间,往往成为一个关键的节点。只是由这节点而起的走向,有所不同。一种是人在巨灾中看到了生命的脆弱,看到了灾难降临时,人性中的恶行使灾难加重。也看到了突临的灾难面前人心的齐聚,万众共同伸出援手后的力量。从而在灾难过后,更加珍爱人的生命,更把保护人的生命奉为至高的原则,毫不留情地检讨灾难中各种各样的人祸,或改革组织,或创新技术,或应用新法,来保护灾难中存活下来的生命,再以文化的、教育的手段,更加鼓励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使人更加地互助互爱,在不忘灾难的教训中前行。于是,人类的文明,倒是在灾难的废墟上向前跨了或大或小的一步。

    而另一种,却有所不同,灾难临世,虽然也动员了力量救援生命,也表现出应有悲悯。可更关心的是天灾中存在的人祸是否被人们看到,被人们揭露。而对于灾难中人们所自动显露出来的人的齐心,看到成千上万的与受灾者无干的人,纷纷涌向灾难现场无私地施以援手,看到此时人与人之间的团结,而暗暗地心慌意乱,甚至是面对这一股积蓄在民间的力量,有一种食无味、寝难眠的不安。灾难过后,便变得更聪明起来,化解与吸纳,掩埋与遗忘,甚至……文明未见得进步,有时却是向后挪了一点。

    发一篇九年前所写的未曾发过的短文,一面是为了忘却的纪念,一面则为重温那时的心境。还有,就是看一看从那时到现在,所有和所无的变化。

    2017年5月12日

    悲伤与激情平复后的忧思

    理钊

    汶川巨震,已有二十多天了,八万多人遇难,三十多万人受伤,上千万间房屋倒坍——生命的哀号,救险的急竣,惨烈的景象,二十多天里使人难以安眠。

    逝者已长眠,生者痛未已。面对毁坏的家园,掩埋下亲者的遗体,生者仍然要生活下去。从媒体报出来的消息看,在政府与民间的帮助下,家园的重建正在有序进行,生活已经重新开始。

    这两天,不知道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开始断断续续地收集一点有关汶川地震的资料。文字,图片,消息,述说,议论等等。收集了,有时回看一眼,大多是遇难、抢救、获救的孩子。每看一次,又总是控制不住泪眼朦胧。一个过了四十岁的男人,如此脆弱,过后想起,又有些汗颜。

    地震之前,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虽不是耕田锄地,每天大抵也是如此。人在生活中,生活在现实中,现实又是在声色犬马、一日三变的城市中。住在城市,衣食往行,三六九等,差距很大。生活与活着的目标,不外乎钱多,车好,房大,女人美,或者是官高,位重,权大。一堆很具体数字盘在脑子里,成了人的指挥,人为此悲喜愁乐。说起来,这个世界很大很大,其实在自己心里很小很小,甚至只是苦苦追求着的若干个数字。所以,一个人生活在充斥着时尚,没有时尚创造着时尚的时代里,想脱俗超凡也难,若没有非凡的定性,很难不受其影响,追浪逐潮,也就情有可原。

    也许是由己推人罢,有时候看看周围的人,似乎都是自己的对手,自己的敌人,都在有意无意地与自己抢夺目标。生活成了一场竞赛,甚至是一场战争。明攀暗比,争高夺下,脸面上笑容灿烂,面皮下用足伎俩。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很累,很委屈,很吃力,自然也就无暇去想别人的处境怎样,感受如何。冷漠的故事到处出现,中国,似乎迁到了北极圈里。

    突然,一场巨大的灾难降临了。鲜血,死亡,挣扎,呼号,残垣,抢救,能组合成灾难的所有元素,一下集中起来,变成了惨酷的现实,又构成一幅幅图像,一片片文字,一下子扑进人的眼里,钻进人的心间。八万条生命,可以组成一座城市,可以组成一支攻城掠地的军团,可以安然恬静地在人间活着……他们是在毫无防备中遽然离世的,很多人曾经多么顽强地与死神抗争过。人的生命原来竟是这么的脆弱,这么的无助。

    惨烈的景象,一下子唤醒了国人的生命意识,升腾起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的激情,凝聚起巨大的力量。短短十几天内,民间捐献,已达三百亿元,上千志愿者,亲赴灾区,献力献物。单位周围,多有店铺,平时多用声响轰鸣的流行音乐招徕路人,五月十九日至二十一日举国哀悼日期间,电视通告一发,全部静音示哀。夜间去接读晚自习的女儿,要经过几家歌厅酒吧,平时灯红酒绿,歌声阵阵,那三日,虽无人上门下令,也是关门闭户,漆黑一片,息乐罢舞。三天哀期,人语细细,心含纯厚。国人,似乎是一下子感觉到,个体之外还有个体,生命之外还有生命,生命之间需要关爱。不知道治安部门有否统计,此间治安案件较常有无变化。没有数字,人有感觉。前天,无意间听谭晶的《在那东山顶上》,歌声如暖流,暖人心田,此前少有。

    瞬间生出的激情,力量巨大。但举凡激情,总会退潮,就是巨灾引起,也不例外。何况随着时间的流失,灾难正渐渐变成一连串的数字,一声叹息。再过一段时间,甚至用不了多久,记录数字的颜色也将消淡,叹息更难再有——近百年来,中国又有多少灾难,我们的脑痕上又划下了多少灾难的记忆?三十二年前那场同样的灾难,倘不是因为汶川,记起来的就不多,更遑论于那灾难中,国人集体意识中增加了多少智慧。也许是经历的灾难太多,竟是不以灾难为意了。不得不承认,国人记忆灾难,认识灾难,防范灾难的能力不强,如有,也只是怕,怕“井绳”,一怕十年。

    惟有这一次的汶川巨震,震动出了一个新的国民的影子。激情燃烧中的火影,鲜艳,热烈,温暖——数万遇难者的生命换来的新民的影子,固然过于昂贵,但又多么值得在悲伤中永存!

                                               2008-5-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了忘却的纪念一一写给5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ut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