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are my strengths?Who am I?
学习 搜集 排难 和谐 个别 成就 思维 自信 审慎 专注,前十个才干,组成了一部分我。
两年前,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自卑的心理折磨得我忍无可忍,开始四处找“放过自己”的出路。
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盖洛普测试,并参加了Power的优势才干培训,当时对于测试结果其实没有很深刻的认识,只觉得自己前5个才干已经可以形成一种闭环模式。再加上学习才干占第一位,感觉没有什么是自己学不会的(但事实证明其实并不是这样,学习才干并不能成就一切)。
然后接下来的一年半时间里,我解锁了34个才干的测试报告,但几乎对自己的才干没有任何的研究,仅仅停留在“闭环模式如果我用好了就可以‘天下无敌’了”的幼稚单纯的想法,而几乎没有去实践过。
直到19年春节前,幸运地加入了某“魔性微信群”,天天几百条群消息,讨论的全都是如何自我探索,我才有把关注点重新转移到优势才干上来。并且在优势辅导师Sam的帮助下,我开始关注前5个才干是如何在我的工作、生活中发挥它们的长处,以及如何折磨我的。
比如学习:
学习才干“名列前茅”的我,总是想着报各种课程学习。每每有机会学习到新知识,自己就像是闻到了肉骨头的狗,顺着香味屁颠屁颠地就飞奔过去了。但是相比于注重学习成果,我更享受学习的过程,大概就像是风穿堂而过,留下的凉意让自己奇爽无比,但除了凉意别的啥也没有。
而且由于受搜集的影响,学习不求深度,求广度。每当一个领域稍稍接触一点,甚至有可能连入门的门把手都没有碰到,就想去学下一个领域了。
所以,别人高谈阔论时的话题,我感觉好像都知道,但是让自己说出个一二三来,那就真的是一件难事。
再比如排难:
每一次遇到问题,我的第一反应不是退缩,而是兴奋地跃跃欲试,第一个就想把问题揽在自己身上:“总算到了俺老孙的用武之地了!”。“机器的维修者”就可以用来形容这个才干。
如果问题是属于自己的能力舒适区或是属于能力学习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爽歪歪。但如果是进入了自己的能力困难区,把任务领下却又没有能力完成,就可能会给别人一个逞能或者不信守承诺的不良印象。
再说最后一个,个别:
个别让我看待每一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即使性格相近的两个人,我也可以通过一些细节来分析出两个人的不同。假如让我同时给20个人送礼物,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我会选出20个适合这20个人的礼物,并且每一份都不尽相同。
但是反过来,我也会希望别人将我看作是与众不同的,我不喜欢被一视同仁。比如,夸一群人的时候,我希望被单独点我的名字夸我的优点。甚至是骂一群人的时候,我也希望被单独点名,针对自己做得差的地方被骂(当然我还是喜欢私下里被骂,咱还是要面子的是不),这样我也可以从别人的反馈中去修正自己。如果被一视同仁了,自己心里就会暗搓搓地难受。
自我觉察在学习优势才干的过程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觉察认知和实践反馈。
现在我已经处于觉察认知的状态,知道才干不是优势,只有当我们明白才干如何帮助我们、如何阻碍我们的时候,才干才会开始转变成优势。
实践反馈我也在着手准备,并且打算制定一年的训练才干计划。过去我总是陷于知识焦虑中,认为一定要不停地学学学才会让自己有所成长。也总是喜欢高估自己一个月、一周甚至一天能学到的东西,而低估自己在一年里可以获得的改变。
现在我发现,学习只是让知识在大脑表层旅了个游,实践才会让知识在大脑深处安家。学习是快,实践是慢,“快即是慢”。
我已经踏上了认清自己的路上,希望在认识自己方面一直迷茫的小伙伴也能尽快找到突破口,拥抱自己,也拥抱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