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今天迎来小暑节气,此时节,温风已至,暑气正浓,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小暑与夏至相比,白天已经开始变短,但是气温却一直在升高,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或超过30摄氏度。
此时,要么没风,即便有风,也常常是裹挟着热浪的风,天地间仿佛变成了蒸笼、烤箱,正如俗话所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自然万物经受着高温极致的考验。
这越来越热的天气,又到了为纳凉避暑,各显神通的季节。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是幸运的,可以在酷暑难耐的晚上开着空调,可以在烈日当空的中午喝着冷饮,吃着西瓜,有空调、冰箱陪伴的夏天,也不会太令人难过。
那么,古人是如何消暑呢?那时候可没有那么多的避暑神器,不过他们总是能找到各种各样的办法。
我们知道,古代一些文人墨客颇爱在酷暑时节隐居山林,感受林中的一丝清风。
李白在《夏日山中》中写道:”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那是何等的洒脱与惬意。
白居易则说:“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而宋李重元则是享用“沈李浮瓜冰雪凉”。真像冰雪一样凉啊!
或栖于树荫下,或倚靠水旁,依靠自然的力量和自身的定力,也能过一个舒适清凉的夏天。
我们今天的主角,“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也写了一首清新脱俗的避暑纳凉诗。
秦观才高八斗,却三试及第,走上仕宦之途后,亦不平坦,虽得过恩宠,但多遭贬谪,故留下许多惆怅悲怆的词篇。
他不但在词作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的诗歌也是意境优美,值得一读。
因感慨自己的仕途遭遇,于是写下一首极富意趣的诗,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
九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的夜晚,天气炎热,诗人无心休息,出门想要寻找一处凉爽的纳凉之地。
于是,他一个人携着手杖去户外寻找纳凉的地方。
画桥南畔,绿柳成荫、随风摇曵,诗人认为那正是个纳凉佳处。
于是,他支起胡床,舒服地倚在上面。
此时四周一片寂静,一轮明月悬挂夜空,凉风习习,从远处的船上传来或长或短的笛声。
风稍住,池中的莲花绽放,自在地散发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优美怡人的画面,一个多么悠然自在的夏夜!
这令我们这些整天呆在高楼大厦、蜗在钢筋丛林筑成的狭窄空间里吹着风扇或空调的现代人多么羡慕和向往!
宋朝有人论及《纳凉》这首诗,说是“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认为这是秦观仕途遇到挫折后,逃避现实的作品。
或许在当时的背景下有这种可能,但现在读来,不妨将其当作单纯写景的作品,就会发现,这首诗真如世外桃源一般美,全诗为我们构筑了一种清澈干净的意境,大有远离尘嚣,净化心灵的美好。
在炎炎夏季,找到一处清凉的避暑之地,把所有的烦心事都暂且抛开,达到一种身心俱静的状态,是一件惬意的事。
《纳凉》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宋•秦观
赏析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携杖来追柳外凉”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
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
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画桥南畔倚胡床”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
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
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
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最后两句意思是寂寂明月夜,船上的笛声在耳边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沁人心脾。
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
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
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官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
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
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
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
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