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倪萍的《姥姥语录》,感慨丛生。
这本书刚出来的时候,我就很想读一读,因为一直有一个差不多的梦想——用文字写下这个用很长很长的耐心陪伴我长大的老太太。有缘在图书馆的架子上看到,居然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心里想着正是读此书的时候了。
我的外婆就母亲一个女儿,还是最小的,可惜嫁的离她远了些,怨不得要牵肠挂肚地想。后来家里有了一些变故,外婆便时常来帮衬。秋收时晒稻子、打豆子,家里添了妹妹又过来服侍母亲坐月子,准备一家子的饭菜,清洗一家人的衣服……童年里外婆的陪伴太多太多,离开她的日子竟如此不习惯,每次她回去我都要大哭,抓着她的衣服不放她走,惹得她也不停抹眼泪,只好再留一天。
后来几次,外婆都是趁我还熟睡的清晨悄悄走的。醒来不见外婆,当然要大闹一场。后来渐渐长大,嚎啕的不舍都放进了心里,但好吃的东西要存起来,等外婆来。有一次一袋鸡蛋糕还放出了霉,母亲到现在都记得:那么馋嘴的小孩还有放坏的东西,真稀奇。
外婆常说,那么多孩子里我最乖,最懂事,读书用心,也会心疼大人。最让人放心的小孩,人家没有的。
外公去世的时候我上二年级,九岁。那个寒假硬要去陪外婆,我知道从此外婆就是一个人了,我去她一定高兴。
记得头一天晚上,我和外婆早早躺下了,正说着话,忽然听见有人敲后窗,是邻居阿太,怕外婆孤单,之前一直来陪外婆说话。外婆披了衣服起来,两个老太太隔着窗子一问一答,说到我的时候,窗外的阿太问是不是哭外公哭得最响的那个。外婆转头看着我笑了。
听外婆讲我是一哭成名了,四面八方都流传着我哭外公的故事。在那个一般孩子还不懂孝顺的年纪,我的眼泪把许多大人都惹哭了,轻易不掉泪的父亲也红了眼眶。外婆说起这些的时候总是把我搂在怀里,摸摸我的小手,问我冷不冷。黑夜里虽然瞧不见她的脸,但我知道外婆含着眼泪在笑。
那个寒冷的冬天,外婆的小屋一点都不冷,我们每天窝在床上说话,暖暖和和地睡着。
我晓得那次去是要让外婆开心,总是想着法儿让她忘记外公的离去。外婆念佛的时候我折纸元宝,还学着她的样子念念有词;外婆拣菜的时候我在旁边“帮忙”,撮着十指给外婆哈痒;外婆在锅台上炒菜,我就在灶膛后乖乖地看着火……
外婆问我长大以后会不会忘了她这个老太婆,我说不会,她不信,于是我扑到她怀里要哭起来,外婆就一边拍我的背一边说“跟你玩呢,跟你玩呢”。我又挺直腰板靠在她腿上,一本正经地告诉她,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赚好多钱,带她去很多很多好玩的地方,让她坐我的小汽车。末了,还认真地捧着外婆的脸问一句:好不好呀?外婆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好,好,你真开着你的小汽车来,我都不知道高兴成什么样,大概笑得眼睛都看不见了。”我就把外婆的眼睛挤成一条缝的样子,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在她怀里撒娇。
我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外婆高兴的时候都会掉眼泪,在我的印象里,外婆最开心的笑容都伴着红了的眼眶。
外婆常说年纪大的人会慢慢变成孩子,身体慢慢缩拢,心也慢慢跟着萎缩,所以害怕孤单。会像孩子一样惦记零食,让日渐迟钝的嘴巴多一点味儿,日子就不那么长了。
记得那会儿上高中,家里刚刚打了新年糕,母亲上班不得空,嘱咐我周末送一袋给外婆。十二月的南方不暖和,再加上点雨,手冻得针刺似的疼。母亲提前跟外婆说了我要去,她便一直撑着伞在门口盼着,看见老远的地方出现了我的人影,就迎了上来,开心得像个小孩:“我就知道是你来了。”兴奋地拉着我回家。
这辈子,体会最深的就是外婆的“盼”。我常常想象着她一次次从大门口走出来,仔细地拴上门,慢慢踱到村口来等我的样子。——人这一生,这样盼着你的人有几个?
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问外婆想要什么。她犹豫了一下,有点不好意思,说邻居老太太吃的一种粉,听说只有杭州城里才能买到。她一遍一遍详细地描述这样东西,怕遗漏了任何一点细节,在她确定说完的间隙里,还握着我的手问我记住了没有。我扶着她的肩膀笑:嗯,记住了。在杭州城里工作的还有好些外婆的孙子孙女,但她单单告诉了我。
此间情韵“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年五一搭朋友的车去看她,又特意买了许多特产小零食。天下着细雨,外婆不在家。我沿着童年时常奔跑的小路去寻找,还是没有找到。由于朋友还要赶去另外一个地方,不能耽搁太久,把东西放在隔壁爷爷家就离开了。
后来母亲打电话告诉我,说那晚外婆一点儿没睡,总想着我,心里却怨着自己,偏偏那会不在家。外婆的这个性子我是知道的,在她身边长大的我是她最大的骄傲,也是她最大的牵挂。
和倪萍一样,我也好想践行小时候的诺言,带外婆来大城市看看,带她去最高级的酒店吃饭,买最好的衣服。然而外婆的身体已大不如前,多走些路,或者有心事费神,都会觉得累。就像后来倪萍想带姥姥出门,她母亲都劝她:姥姥这把年纪就是熟透的瓜啦,得小心地捧着,有一点小闪失,瓜就漏了。
近来总想念外婆,有时一停下来就在本子上记着要给她买的东西。我该趁着这段时光多去看看外婆,和她说说话,把《姥姥语录》也带上,让她知道世界上也有像我们一样的祖女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