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说,想要在投资中生存,最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能力圈。
什么是能力圈?在投资上,能力圈是自己投资能力的认知范围。不仅仅包括自己已经知道多少,还包括对认知边界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局限性。
守住能力圈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超出能力圈投资,往往容易出错。投资最忌讳的就是犯错,特别是大错。
1 能力圈需要拓展
但无奈的是,市场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拓展能力圈,以免固步自封。
还记得第一次进行分级基金套利是在2015年,第一次进行申购套利的母基金是“移动互联”,从开始到结束,差不多用了5天的时间。虽然投入的资金不多,但是投资的收益挺高,折算成年化竟然达到了146%,真是让我惊呆了。
接着,我就终止了对企业的价值投资研究,不断地在分级基金套利中深入学习,并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可是随着牛市的过去,分级基金已经没有什么套利空间了,然后今年2017年5月新规的执行,限制了30万以下的小散,更是进一步压缩了分级基金的流动性。
如果固守着分级基金套利这个能力圈,我只能等下一波牛市,也或许是永远也等不到,就像之前折价30%到50%的封基一样。
2 知行合一
能力圈的拓展,需要知道并且通过行动做到。
刚刚入市没多久,我就了解过股指期货。还记得初次学习是通过徐大为老师的《低风险投资之路(第2版)》。当时对对冲有大致的了解,但也仅仅是了解而已。
真正让我深入学习股指期货对冲,并将它纳入自己投资体系的,是A50。这个新加坡的股指期货,一手对冲所需的资金量只要7万左右,远远低于国内的IF、IH、IC等合约。
但这仅仅是开始而已,从接触到A50到真正去对冲,中间经历了不少坎坷。
真正去准备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了解,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深刻。除了看书之外,还在网上学习视频,看别人的帖子。从股指期货的概念、升贴水、保证金的计算,到期货开户、入金,以及具体如何进行交易,中间的每一个步骤,对我来说,都需要花费精力。
除了这些之外,风险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关于汇率的风险、交易商的风险、杠杆的风险、对冲不完全的风险都需要考虑到。之前我写的文章《送你一条年化20%的无风险策略》,其实也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整理和记录。可以看到,里面举得例子,时间跨度是比较大的。
关于对冲的学习,我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前不久还写了文章:
《熊证对冲A50的推演》
《期货与权证对冲的猜想》
虽然这样的事前准备,在我看来已经相当充分了,但是有些东西,还是需要身在其中才能有深刻体会。
之前在写文章的时候,我就对期货端的轮动有一些想法,真正实践的时候却是亏损的。在损失了一点资金之后,我对轮动的方法进行了修正。直到那一刻开始,我才敢说,我的能力圈拓展了,因为我真正把股指期货纳入到了自己的投资体系中。
3 小步试错
拓展能力圈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为了降低损失,我们要小步试错。
之前或多或少也提到,我曾经对恒生指数的牛熊证进行过投机。事后回想起来,那真是一个愚蠢的决定。
还记得当时看到了一篇帖子《从652元到1000万,2年15000倍》,讲的是主角huashan通过恒生指数的牛熊证的投机,实现了这样的成绩。然后我不断地寻找huashan投机的理念和操作的方法,真是疯魔一样着迷。
而开始交易的第一天当天,我的收益达到了30%,虽然只投入了1000港币,但巨大的回报率还是冲昏了我的头脑,让我觉得,提款机近在眼前。随之我加大了投入,在接下来连续一个月的时间里,结果却是亏损、亏损、亏损……
或许是这位大神并没有将自己的投机理念完全分享出来,或许是我对其中的理解存在误差,不管怎样,我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第一天的获益,也许仅仅是我的幸运而已,就跟很多散户在牛市入场那开局的幸运一样。
在那之后,我就开始了反省,既有对投机方法的审视,也有对自己做法的反思。且不论这个投机方法是否有效,首先我在仅仅一天的尝试之后,就加大投入这个决定的本身,就存在错误。
如果我连续一个月都按照一开始投入的资金进行操作,那么即使亏损,也会在自己的心理承受范围之内。既检验方法是否有效,也可以小步试错,拓展能力圈。
我们需要的,资金的长期增值。一个方法如果只能短期使用,对于长期的投资结果而言,其实并没有大的影响。这一次的机会,错过就让它错过了,我们需要的是做好准备,等待下一次的机会来临。
保险计算寿险、重疾险、意外险是我们必须配置的类型,那么这些保险的保障额度多少才合适呢?
有人说,当然是越大越好!在不考虑成本的情况下,这样的想法是对的,但是现实情况下,保障范围越大、保障额度越高,所需要的保费就越多。
我们需要的是用更少的钱办更多的事,用更低的成本达到更理想的效果。所以实际上需要的保额是多少,最好能够计算出来,为之后保险的购买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
保险本质是转移风险带来财务损失的工具,而造成的财务损失有多大呢?我们可以用家庭责任进行衡量。
当然,所有的计算,都做不到完全精确,都是估算。
1 寿险的保额计算
首先,我们需要考虑一下,一个家庭成员的离开,可能缺失的家庭责任:
家庭的负债总额
家庭的生活费用
孩子的教育费用
父母的赡养费用
家庭的负债总额很好理解,就是房贷、车贷等这些我们需要还的钱。
家庭的生活费用,就是家庭的日常开支,预计10年左右是比较保险的,有了这么长的时间,一个家庭基本上都能够缓过来了,当然这个时间也可能更短。
孩子的教育费用,就是孩子距离能够独立成人,大概需要多少的资金。
父母的赡养费用,除了生活费用之外,父母年纪大了,医疗方面的开销也会相应增加,这方面也要考虑到。
当然手头上的资金也不能忽略,所以我们还要减去现有的流动资产,如银行储蓄、也包括货币基金、股票、债券等能够迅速变现的资产。
所以我们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寿险的保额 = 负债总额 + 10年生活费用 + 孩子教育费用 + 父母赡养费用 - 流动资产 **
由于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收入大小可能不一样,还需要按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对计算出来的寿险额度进行按比例进行分配。
下面我们举个栗子:
小明今年30岁,年薪15万,妻子年薪10万。房贷的余额是90万元,现在每年生活消费支出大概是5万元左右,孩子刚刚出生,以后不考虑出国,预计教育费用50万左右,父母年纪也大了,少说也要赡养的费用少说也要50万吧。现在小明手上存款大概10万元,还有市值40万的股票,价值30万的基金,计算的情况就是:
家庭的寿险总保额 = 90 + 10 × 5 + 50 + 50 - (10 + 40 + 30) = 160 万
小明的保额 = 15 ÷(15 + 10) × 160 = 96 万
妻子的保额 = 10 ÷(15 + 10) × 160 = 64 万
2 重疾险的保额计算
一个家庭成员患有重疾,开支可能会来自以下几个部分:
治疗费用
康复费用
收入损失
现在对于大部分重大疾病来说,平均在20-30万左右,治疗之后也不能马上工作,还需要3-5年的康复时间。中间的疗养、护理以及康复所用的补品,如果都考虑到大概要10-20万左右。在不能工作的这段时间里,各种开支还是要照旧,家庭的生活费用、孩子的教育支出等等,都需要重疾险来补偿。
为了让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不至于因为家庭成员患有重疾而明显下降,重疾险保障的额度一定要充足。我们得到的公式如下:
重疾险的保额 = 治疗费用 + 康复费用 + 收入损失
还是用上面小明的例子进行计算:
小明的重疾险保额 = 30 + 20 + 15 × 5 = 125 万
妻子的重疾险保额 = 30 + 20 + 10 × 5 = 100 万
3 意外险的保额计算
一个家庭成员因为意外而残疾,往往比其身亡给家庭带来的困难要大。残疾不仅仅意味着失去经济收入,还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意外险的保额应该是按照寿险的保额进行估计的,甚至还需要超出。
一是因为意外险发生的几率小,杠杆率最高,获得较高的保额却并不需要很高的保费。
二是因为保险公司对残疾是根据主险保额和伤残等级,按照比例进行的赔付的。也就是说如果保额不够高,得到的赔付可能是杯水车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