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虚无处

作者: 伊水百合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09:53 被阅读6次

      哲学家说:存在就是虚无。虚无感就如同空气,它是无时不在的,或许它就是人生的一个恒常无解的命题,是一种无法证得自己存在的恐惧,是一种孑然独立的孤独。就像置身于暗夜里大海中漂浮着的一叶扁舟,有着一种深深的无助与绝望,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几近死亡的感觉。每个人都害怕这种虚无的感觉,于是就会通过各种努力去填充这种虚无感。有人致力于金钱的获取,看到哗哗的财富倾入囊中,会获得成功的快感;有人致力于地位的追逐,在别人的簇拥下,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有人会致力于事业的经营,在事业的打拼中,会得到一种充实感;有人会致力于关系的营造中,在与别人的联结中去消弭孤独的感觉;有人热心于公益,在对别人的关怀中对自己进行救赎。每一个都想在生活中能够攥住什么,这样心就会有所寄托,从而就会逃脱那种令人窒息的虚无感。

      每个人都想找到存在感,但实际上每个人都是真实不虚地存在这个世界上,如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或每一粒尘土……但是人们总是不断地去找寻另一种存在感,别人眼里的存在,看不到自己实然的存在。 自然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还有小猫、小狗们,不知它们是否也会有虚无的感觉,或许它们就只是纯然地存在着,没有人类这么复杂的心思,人类似乎在某些方面应该要“进化”到动植物的水平。如三毛所写:“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或许当人们不再疲于证明我们的存在时,我们才会在蓦然回首间发现我们早已在这里。拿什么拯救这种无处不在的虚无呢?佛教中的无我或许就是解脱的境界,只有当自己消融在宇宙之中,自己就与万物成为一个整体了,那种虚无之感就会消失了,会产生一种圆融自足的感觉。

      不过虚无也并不无好处,就是因着虚无,人们才会去寻找破解之道,这个世界也才会因此而丰富多彩。世界是矛盾的,生活也是矛盾的,生而为人就得承受世间的苦难,真正能够超脱的,只是少数人而已。​​​人们虚无着、寻找着、努力着也困惑着、满足着。

相关文章

  • 于虚无处

    哲学家说:存在就是虚无。虚无感就如同空气,它是无时不在的,或许它就是人生的一个恒常无解的命题,是一种无法证得...

  • 莲心2

    流浪生死海 看破皆是虚 梦中都是我 我又无处觅

  • 浮光掠影 | 以绳之名

    你我相会于虚与实交错的时空中,互相感知,却从未照面;你我失散于瑰丽盛大的一场星雨里,茫茫人海,恨无处追寻。我们...

  • 第六章 量子心学 第三节 虚子

    第三节虚子 虚子是虚物的最小组成单元,一种虚幻的物质由虚子组成。 虚子在宇宙中无处不在,但我们感官器官直接感知不到...

  • 于无处感知有

    连着三天的晚自习,这还不算天天早起上早自习。我是说每天早出晚归的,在这大冬天,冰天雪地,像我一个中年妇女,并不是抱...

  • 概描

    A(实质之虚:实是意实,虚是物虚) 格生事哲: (构成独立状态于同类,构成客观于对象(有对象因为有反思)...

  • 于记忆,虚以委蛇

    楔子:记忆像一把刀,狠狠割在了我心口血不停的流,却什么都不记得 记忆犹如一堵石墙 横亘在路的前方 记忆也像一把刀 ...

  • 下合穴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胃合于三里(足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上巨虚),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下巨虚),三焦合...

  • 正态

    困于钱财 毁于虚华 成于乱世 败于骄满

  • 赵玖的《虚实十八》

    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 昆仑虚。——《说文》 虚,又指抽象的理论。亭林之学成于贵实;予之学出于导虚。—— 清· 包...

网友评论

  • 虚空恒乐:正如《道德经》里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伊水百合:@言涵言 无中生有

本文标题:于虚无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el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