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觉得,早餐是自己一天当中最喜欢的一顿饭。
今天,来给各位说说,我自己记忆中最喜欢吃的那些早餐( ๑‾̀◡‾́)σ»
广州篇——
1、拉肠/肠粉
粤式拉肠,用米粉为外皮,内里添加牛肉、猪肉、猪肝、叉烧、罗汉斋、虾仁等等各种荤素食材,还有加入油条的炸面肠。
以包裹食材的方式装碟,淋上略甜的调制酱油和花生油。
蔡澜先生,就曾为某广州本地拉肠店有过题词:以肠为王。
做法有,布拉肠和抽屉拉肠。




客家拉肠,一般以猪肉末、虾皮和葱花混合米浆,以卷制的手法,卷成长条装盘。
有的店家还可以自定义添加另外的食材,一般自定义添加的是素菜为主。
淋上偏咸香的酱油和花生油。
制作机器方面,现在常用的,都是抽屉式拉肠机,有的会用铁盘,有的会用簸箕。



流沙肠粉,潮汕普宁地区知名小吃,在广州的潮汕人聚集地,也有不少流沙拉肠的出品不错,时不时也会去吃。
做法上,流沙拉肠与广式拉肠接近,是把食材包裹进米皮中。
不同的是,流沙拉肠会加入大量的素菜(如豆芽菜),同时会把肉剁碎,再包入米皮(广式拉肠现在一般是切片为主,剁碎为辅)。
最带出流沙拉肠风味的,是拉肠会淋上大量的,调制好的卤水酱汁。
因为潮汕卤水风味清淡,因而配搭拉肠会香而不腻,味足而不咸。

拉肠,这种有多种口味和形态差异的食物,在两广地区算是最普遍的早餐了。
离开了两广,还真的不知道在哪儿,可以吃到美味了。
2、粥
说到粥,很多广东以外的朋友,脑补出来的,一般都是糊状的白粥、小米粥、腊八粥、五谷杂粮粥。
到了潮汕人那里,就一定是米粒和粥水分离,像潮汕砂锅粥那样的形态。
可是在广州人这里,就南北结合了。
粥,一定要绵,一定要有厚度,不能米粒与粥水分离,但又不能过于粘稠。
介于刚刚好的中间状态,才是广州人心目中好的粥品。
你以为就这样完了?
广州的粥不仅仅是熬的,熬好的粥底准备好,当客人点单时,会直接在粥底里舀出一人份的粥,在砂煲仔里烧开,再放入各种客人需要的食材。
所以,也叫生滚粥。有的店家,也会直接用煲仔上桌。

广州人的粥里,是要下料的,广州人心目中的粥必定是咸的,就算是白粥,也要加入碱水调味儿。



状元及第粥,猪杂为主

艇仔粥,可以说是什锦粥。
里面有鱼片、蛋皮丝、花生、油条(炸面)、薄脆、炸猪皮,甚至有的店家会放小海鲜。

骨腩粥,鱼骨和鱼腩滚的粥。

有味白粥,加了碱水的白粥。
----------------
在广州喝粥,有两个必备配料。不放,就不算真正体验广州粥品的风俗了。
粥上桌的时候,先撒入~白胡椒粉!

拌匀~~多撒一些,薄薄地铺满粥面。
接着,你享受了三分之一的粥品时,让店家拿一份炸面(就是油条)。

撕成小块,泡进粥里,让炸面泡软,就着粥一起吃,这顿早餐你就满足了。
3、早茶
早茶是广府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今天茶楼早茶的茶底往往一般般,因而重点就在了吃食上。
广州最早期的茶馆子叫做“二厘馆”。
“二厘馆”多在街边巷口开档,上用树皮做顶,中用竹木搭建,下摆几张木台木凳,旁边生个炉子,炉上放一煲白粥、一锅油。
老板兼伙计就站着搓捏面粉,再将面切成小块,拉成长条,把两条面条的按在一起,下到油锅做成“油炸鬼”(油条)。
同时,还卖些芋头糕、松糕、钵仔糕之类。
因为茶价二厘(当时1毫钱等72厘),而得名。
这种饮食的习惯逐步发展,慢慢地,就有了精致一些的茶楼,吃的东西也开始多了起。
,一盅两件,讲的就是广府的早茶文化。
所谓 “一盅”,就是一个铁嘴茶壶配一个瓦茶盅,壶里多放些粗枝大叶的茶。
茶叶苦涩而没有香气,但可提神和冲洗肠胃。
茶客中流行着“清早一杯茶,不用请医家,也能通坑渠”,也就是“所谓”可以清肠胃,可以保健养生。
所谓“两件”,那时还多是相对粗糙的松糕、芋头糕、萝卜糕之类,虽然没今天精致,但可以填肚子,人们也颇觉实惠。
再后来,茶楼为了迎合达官贵人的要求,也开始选用靓茶,并用山泉水泡茶。
“两件”的质量也精细起来,或马蹄糕或烧卖,或糯米鸡或叉烧包等等。
慢慢逐步形成广州茶楼的特色。



干蒸,也叫烧卖(不是烧麦),这张图片上面是鸡腿肉和猪肚,属于特殊菜色,与常规的不同。

拉肠,茶楼的拉肠跟外面拉肠店做的不同,出品常规而言,顶多在中上品之列。

牛肉球,在香港会蘸附带的喼汁,广州……呵呵

春卷,内馅儿一般鸡丝为主,搭配其他素菜。

糕类,此图为萝卜糕。知名的品种还有马蹄糕、芋头糕、松糕等等。上文提到的钵仔糕,现在基本不出现在茶楼了。

虾饺,这是广式茶点中最为特殊也是最为受欢迎的存在了。
虾饺外皮是用澄粉做的,因而,蒸熟后会呈现半透明状。配合整颗虾仁的靓丽颜色,煞是好看。

糯米鸡,一般是用糯米包裹鸡肉、云耳、咸蛋黄,有的也会有笋丝。
然后,用荷叶包起,蒸熟即可。
做得好吃的糯米鸡,不容易遇到,如果吃到了,且吃且珍惜。

三酱猪肠粉,一般是柱候酱、蒜蓉辣椒酱和麻酱分别淋在猪肠粉上。
甜中带咸鲜,又有些酸辣滋味。
4、竹升面
广州的云吞面,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但,知道这个云吞面里的面,叫什么名字的,可能就不多了。

竹升面爽脆弹牙,韧性十足。
和这种面用的是鸭蛋,使用传统的方式和好面团后,最关键在于压面时的力度。
用毛竹碾压面团,用人体弹跳的重力让面团受力均匀。压薄的面皮便可以用来制作面条和云吞皮,这样压打出来的面具有独特的韧性。

配上用猪骨、大地鱼、虾子熬制上3个小时以上的汤头,一碗鲜美的云吞面,就成了岭南人的最爱。
广东人把这种用传统方法制作出来的面条叫做竹升面,这种古老的压面方式,世世代代沿用至今。"
--《舌尖上的中国》中描述的竹升面。
舌尖里的描述我轻微地改了一下,大致就是这样。
竹升面可以做云吞面、牛腩面、京都炸酱面、鲍汁捞面、素面等等。
然而,对于传统的广州人而言,配什么并不重要。
熬得好的汤底,配搭劲道的面条,加点盐,就算是素面,都让你垂涎三尺。

——————————
武汉篇——
我想起了武汉在过早,大学期间,我可是没少吃啊(˶‾᷄⁻̫‾᷅˵)
武汉话不说吃早餐,说过早。
鄂菜虽然是乡土型家常菜的代表之一,但在全国的名气算是不高的,尽管鄂菜中,有很多与众不同的菜品,但依旧属于靠水吃水的典型形态,因而有很多当地著名的有些广泛群众基础的菜肴,在江浙一带也会见到类似的身影,例如鱼圆、鱼糕等。
然而,武汉过早的品种就算是无可替代了。
它不同于很多北方的早餐,可以复制到全国的大江南北。
武汉有些东西,你还真的只能在武汉,才吃得过瘾。

豆皮,是武汉人最热衷的早餐品种之一。豆粉加鸡蛋摊成的薄皮,在大锅中码上蒸好的糯米饭。撒上牛肉/猪肉、豆干粒、香菇、等。
师傅双手持锅,手一翻抖,黄灿灿的豆皮面,就呈现在食客等待已久的眼中。大家知道,淋了汤汁,这锅豆皮就准备出来了。
食客眼里,可以出锅的标准,就是撒上葱花,师傅用铲子把豆皮分成7、8厘米见方的小块,一份有六块,也有八块的。

热干面,大江南北必定知道的武汉小吃,怕是非热干面莫属了。
热干面用的是煮熟后晾干的面条,加了碱,所以呈现黄色。
就像武汉的洪山菜苔一样,这种面是武汉人心目中的骄傲。
麻酱很重要、辣子很重要、咸菜很重要。
没有肉末、没有荤腥,热干面就是一碗素面,吃的就是那股酱浓与辛辣咸香。


在武汉,糯米鸡是这样的一个东西。
听说有的地方也有,叫炸米团。但,我没见过。
这是读书时豆皮吃腻了,就必定首选的早餐。
主要是学校门口的热干面不好吃,人还很多。
肉、豆干、熟糯米,混合成团,下锅油炸。
一个就够了,配碗浆子,冬日清晨的寒气就驱散一半了。


武汉的面窝跟热干面似的,哪哪儿都有,而且武汉人也很自豪。
虽然,至今我不知道自豪的点到底在哪儿。
米浆加葱和盐调制(好像也有甜的?),倒入一个专用的炸勺中。
勺中间凸起,可以让面窝中间形成一个孔洞,我估计,以前的面窝是串起来卖的?


还有这样加了红薯/藕丝/豌豆的炸物,味道跟面窝一样,见仁见智。

武汉的蛋酒,就是醪糟鸡蛋,有的人会做成蛋花,有的人会做成荷包蛋,有的人会加小汤圆,有的人也不加。
随自己喜好~
这是大家个人喜好差异最大的一道小吃,虽然全国哪哪儿都有,但在武汉的早餐中,配豆浆远远不如配蛋酒来得舒爽。
而且,四川的叫醪糟汤圆,都得有汤圆,武汉的叫蛋酒,要有鸡蛋和酒(醪糟),所以,还是有些不同的。
——————找不到图的小另类——————
其实,武汉的早餐中,有一碗很有特色的炸酱面。
这碗面,我在某些摊摊上吃到过,如果一定要去试的话,印象中老通城有售。
武汉的炸酱面很有鄂菜的风味,调味很平衡,口味不如北方的杂酱面那般重,但也不清淡,可是也不不默认加辣子。
浓浓的深褐色的炸酱,铺满在普通的白水手擀刀切面上,拿到手就要马上拌起来,如果拌不匀,就不好吃了。
图实在是找不到了,有机会回武汉的时候,我再补上来吧。
——————分割开定住!——————
我知道武汉还有很多小吃,汤包、煎包、饺子的。
但,如果要体验武汉最传统的风味,我看还是得靠以上几位老祖宗了( ̄▽ ̄)/
——————————
达州篇——

达州叶子面,作为下河帮代表菜系地区之一的达州,小面也是有其特色的。
跟重庆小面不同的是,达州的小面用的不是圆面,而且叶子面。
因而,对调料的附着与口感,跟重庆小面是不一样的。

油茶,用米粉熬成的米糊,打上辣椒、盐、味精(可要求不加)、白胡椒、香油、花椒等调料,再按照自己的喜好,加入撒子、花生、大头菜、脆黄豆等。
配碗加糖的浆子,可以了~~
据说山西也有油茶,但风味估计是不同的吧?


肉汤圆,虽说很多地方都有,但每个地方也都各不尽相同。
达州的汤圆铺子,甜咸都卖,所以,有的店为了方便区分,会把肉汤圆做成椭圆形或者圆柱形。

凉面锅盔,锅盔就是烧饼,达州的锅盔是中空的。凉面锅盔跟日本地区的炒面热狗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不同的自然是口感,做得好的锅盔口感韧中带脆,与调味好的凉面配搭,非常合拍。
就跟北方人吃面配包子的需求差不多,主食动物们就最喜欢这种了对不对\(^o^)/
锅盔里,也可以加上其他的凉拌菜,是的,就一肉夹馍的馍,你要这样说,我也无话可说。
喜欢甜的,还有一口下去会被流出来的液体烫嘴巴的——红糖锅盔( ̄▽ ̄)~*
每逢初九登高前一天,达州的锅魁基本上脱销,凉面锅魁的吃法,据说是在湖广填四川的过程中,因为逃难需要易于保存的干粮,从湖北那边传过来的。

特别说一声,四川地区主要是两种锅盔,一种是巴渝地区的中空锅盔,一种就是上图,成都彭州地区的军屯锅盔。
——————————
还有两种,比较有特色的早餐。

安徽亳州——牛肉馍。
这个城市有药都之称,但在我一个喜欢饮食的人来说,触动我的,却是这里汉回两族,饮食文化的交融。
亳州不缺乏好吃的回民馆子,也找得到美味的汉人馆子,这种饮食的状态,其实是很微妙的。
汉人与回民相互共存,又相互不侵入的饮食文化的表现,让我很是兴奋,这也许就是我所期望的某种状态吧。
有人还竟然感叹出一首小诗:
民族的遷徙
為中原這塊肥沃的土地
增加了新的魅力
一掌一勺間
融合的不僅是吃食
還有兩個民族
粉丝与牛肉末混合,裹上面皮,在油锅中把一面煎香,用硕大的菜刀支撑着馍底,另一边用另一把硕大的刀扶着,翻面,煎熟。
两把大菜刀,将锅中的牛肉馍铲起,放在砧板上分割。
盛上盘子的馍,硕大一块,像一大块肉似的。
配着豆浆很合适,配着胡辣汤,也很舒服(˶‾᷄⁻̫‾᷅˵)
----------------
湖北——豆丝
这个食物,不放在武汉里,是因为………
武汉说,我家黄陂和新洲都说是它们的特产,那我就不这么看了~~

豆丝,在我的记忆中,是小时候,回老家过年时,在大年初一的早餐。
将豆丝、腊肉与白菜按照习惯的顺序,放进锅中同煮。豆丝与腊肉混合后,特有的香气就会满屋飘香。

我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吃到过豆丝,但都是家人亲戚做的早餐。
可以说,腊肉豆丝是对我这样一个,读书时长期在外寄宿的人而言,最浓郁的家常菜回忆了。
——————————
欢迎简友们来聊聊,你们喜欢的那些早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