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桶原理我们都听过,有很多人都为自己的短板发愁,消耗大量的精力来提升自己的短板,但往往发现效果并不明显,或者用尽全力也只能达到60分。
这时候,我们就该反思,补足短板真的有必要吗?
其实木桶原理一开始是针对组织的,一个组织要补充优势的人才,把组织的能力补齐。
但木桶原理后来被用于个人,一个人是不可切割的,但一个组织是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替换人员。
所以直接把木桶原理套到个人并不合适。
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想想28原理,给个人带来成就的往往是那20%的优势能力,其他80%的能力只能带来20%的成果。
与其耗费精力去提升那80%里面的短板,不如把20%的优势发挥最大的价值。
我们来看一个著名的实验。
为了解教授快速阅读的最好方法,美国一所大学曾做了一个为期3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对1000多名读者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进行了测试。最后获得了一个戏剧性的结果。

第一次, 在没有教授任何方法的前提下,一般读者每分钟读90个字,而优秀读者每分钟读350个字。已经拉出差距了,对吗?
第二次,在教授了快速阅读的方法之后,一般读者增加到了150个字,增加了近2倍。但是你猜之前读了350个字的优秀读者增加到多少?答案是每分钟2900个字,增加了近10倍。
结论是:在有天赋的领域的投入回报率,才是最大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优势公式。
优势= 才干 X 投入
Strength = Talent X Investment
有天赋的领域也要投入时间才能变成优势,所以,与其投入到短板,不如把时间投入到长板里。
那怎么去发现自己拥有的才干呢?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sign工具。
《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一书中,作者马库斯•白金汉,也就是优势理论的创始人,提出一个寻找优势信号的SIGN模型。SIGN(信号)——你的才干就隐藏在这些信号背后。
Success ——你的 自我效能感 很强,觉得自己肯定能成
Instinct ——你 自动自发 ,迫不及待想尝试
Grow ——你发现自己 学得很快
Need ——事后充满 满足感 ,过程中有一种“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回报”的感受
使用这个工具的步骤:
第一,拿出一张纸,区分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代表一个字母
第二,以7年为一个单位,回忆自己这些年的sign,把他们填到对应的模块里
第三,寻找这些关键词的关联,找到自己的才干
还是我自己为例。

通过这些关键词,我发现自己的一些才干:
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共情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味觉、执行力。
我们还能通过一些测评工具找到自己的才干,比如这个VIA测试:

最后提醒一下,自己的才干能给他人带来价值,我们的才干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我们才会有持续的动力投入到才干的提升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