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早上六点不到,老爸就带上我们坐车去市区,逛完熙熙攘攘的早市,去吃了一碗汤条。而记忆中的端午节早上是吃粽子和蛋的呀。

中午在酒店吃饭,盯着松鼠鱼、四喜丸子、酱猪蹄,要不是服务员端来赠送的一盘咸鸭蛋,宾客们似乎没想起,今天是端午节。

这是印象中第一次返乡时逢端午节,节日的氛围是极淡了。我努力寻找、回忆着童少时的端午印记。
这两天市集上少不了艾蒿的影子,空气中嗅得到那股熟悉的清香。我挑选了一束。摊主说:"买带桃枝的吧!给看门猴吃!"艾蒿里插的桃枝上有几枚青涩小毛桃,比没桃枝的贵一元。市集大小地摊货架上摆满各种型号的看门猴。

见邻居们门口都插着艾蒿,挂着看门猴,知道是祈福平安、阻挡妖魔鬼怪的意思,可努力回忆,童少时的端午节好像只有香包没有看门猴的影像哦。金猴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能老老实实待家里替你看门?阿姨戏言,这些年看门猴越来越多,今年端午卖不完明年卖,估计是生产和销售看门猴的炒起来的。

童少记忆里没有端午的看门猴,那有些什么呢?
印象中有手腕上的五彩丝线,有用植物染红的指甲,还有露珠洗面和碰蛋。
端午早起,在太阳升起之前,一个人跑到江坝下面,江边绿草茵茵,叶片上晨露晶莹,水润饱满。我会用双手轻拂叶脉,再将润湿的双手抚过双眼、额头和面颊,露水里浸润青草的馨香,深吸一口顿觉神清气爽。
如今故地重游,浑浊的江水拍打着堤坝,那片绿草地早已没于江底,成为永远的回忆了。
还有我们小时候共同玩过碰蛋的游戏。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平时难能吃上蛋,家里有几个也不舍得吃,都积攒到端午这天,每人能分到几只鸡蛋鸭蛋鹅蛋。先咽下馋虫,把蛋藏口袋和书包里带去学校,下课时每人手里握只蛋,将蛋的硬头露在外面,互相碰来碰去。要是哪个女生运气不好,蛋都被碰破,兴许就哭鼻子了。
如今,各式各样的蛋,谁还会稀罕,你就是剥好放小孩子碗里,求着他,他也未必肯吃,或者只吃点蛋清。
在江南多年,一年到头随时可吃到各种咸味的粽子,什么大肉板栗粽、蛋黄粽、腌菜粽……却总是怀念家乡的米粽,粽叶包裏的只有白白、糯糯的粘米,或加只大红枣。煮好的粽子浸在凉水里,剥去粽叶,沾点白砂糖,咬上一口,甜甜糯糯,粽叶清香混和着米香枣香。

今天,在故乡,我终于吃上一只童少印象中的粽子。不同的是,再也吃不到妈妈亲手包的,而是市场上买的。我的胃也适应不了冷浸过的粽子,只好加热食之。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取眼前人。"今天,有人祝我端午安康,有人祝我端午快乐,我都一一谢过笑纳了,又何必去计较为何这一天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表达的终归是美好祝愿。安康才有真正的快乐,快乐激发的正能量必佑安康。
家人安康,便会心生喜乐。能陪老爸一起过个节味淡淡的端午节,倍感欣慰,以此留痕纪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