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凡四训》已有几遍,依旧是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袁了凡先生融汇中国传统儒释道三家思想的精华,将佛之慈悲,道之空灵,儒之入世结合起来写就此篇戒子书,里面包含深刻广博而富有哲理的中国智慧,细细体悟,必有所得。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了凡四训可为修身之纲,纯心之诫。
全书分为四大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以此为纲要展开叙述,并提供修身进阶之方,提醒警悟之思。
先生所言精妙,不敢以俗言相代,且录先生慧言,合己之思,以为此次思悟总结,后仍当仔细揣摩体悟,持之不歇,若有所得,暗敬先生。
一、立命之学
诗经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人生在世,以何立命?慎之,思之,而后行之。
凡人处世,不过安身立命求之,以何求之?无非看自己存心何处,心在何处,运在何处,命在何处。
先生初信推演算命,以为命定,悉遵照办,然终得遇睿智老者,以理破之,始觉命理在己,而无有定数。
对于算命,有人信其有,有人信其无,有人信其可有可无,众生百象,各有隐求,不一而足。
家中亲朋多卜卦算命,妄知后命如何,且不论信之与否,现今二十几,未到知命之年,如何能够知命?若命吉,你需尽力施为;若命凶,你亦需全力改命。左右不过用力过活,勤奋敢为。那你又何须年轻知命?徒增烦恼,命吉则飘然自傲,命凶则萎靡不振,非勇者,勿为也。
1. 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无求,非无为;尽力而为,后无须深求也,功夫所致,则果报自至。
2. 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凡人庸为,只因妄念相缠,所求至多,若过常数,心思不宁,知足不乐,虚耗其气。
静坐去妄,儒家静意,佛家入定,道家修禅,皆以静坐清心为要。若能静坐不妄,斯为大定。
3. 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故数理也好,法章亦罢,所拘者无非常人、正人、凡人,而大善大恶、大智大愚者超脱其外。
命有数理,然善恶居其间,幸厄相异,福灾流转。以大福之身而居厄害,以大灾之体而享福禄,此后天行善为恶之殊途果报也。
4.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全书主旨尽在八字,命理非天定,而由自决;福禄非固常,犹需己为。故知命信命不认命,惜福求福不践福。
5.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所求在心,所得从心。
6. 地之秽者多生物,水之清者常无鱼;余好洁,宜无子者一;和气能育万物,余善怒,宜无子者二;爱为生生之本,忍为不育之根;余矜惜名节,常不能舍己救人,宜无子者三; 多言耗气,宜无子者四;喜饮铄精,宜无子者五; 好彻夜长坐,而不知葆元毓神,宜无子者六。
无子者六,亦无福者六,当知而戒之。
7. 务要积德,务要包荒,务要和爱,务要惜精神。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此义理再生之身。
无子之象,也非天定,既已知非,则当改过。积德、包荒,和爱,惜精神,悟而行之,不受往惜过错所困,当为未来福寿尽心。
8. 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以期必验。
积善事三千,便得三千福泽。时刻自查,每日自省。
善恶有记,善,贵在坚持;恶,贵在克止。坚持日行一善,多多益善;做到日克一恶,戒戒不复。
9. 执笔书符,先把万缘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礼佛修禅,皆重空灵;习武作符,亦倡无虑。
心本澄澈,世俗多杂,秽其本心;荡尘涤烦,清心归寂,可有所得。
10. 丰歉不贰,然后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后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后可立生死之命。
人生在世,平常心可得生活安宁。丰、通、寿而不自得自纵;歉、穷、夭而不自贱自弃;故贫富可转,贵贱易移,夭寿自变。
11.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于持中不持,于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学习也如此,每日每时去学,每天每月去坚持,不要过度计较自己学了多少,吸收了多少,且用心去学,静心思悟,待到质变将成,贤人圣语自成锦绣文章,书华明理当著谦谦君子。
12. 前日只是悠悠放任,到此自有战兢惕厉景象,在暗室屋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遇人憎我毁我,自能恬然容受。
君子慎其独也。
人敬我,非我优秀,是他优秀,因非优秀者不能敬人;
人憎我,非我可恶,实他可恶,因是可恶者方会憎人。
13. 九月十三日,复起求中进士愿, 许行善事一万条,丙戌(公元1586年)登第,授宝坻知县。
此处不解先生之言,或因我思虑简截。
若行善积德便可无往而不利?非也,行善为积德,积德而心安,心安而身康,身康而运显,运显而功自成。
善德为助力,非是主因。事分两面,物有本末。尽汝之力,显尔之才,勤思博学,体悟深得,实干敢为,勇于任事,而后借行善积德之益,方可得偿所愿,心安而事成。心安而事不成,坦然接受,亦是无怨。
14. 善心真切,即一行可当万善,况合县减粮,万民受福乎?
模棱两可,一行可当万善?善心真切因之?惠泽广博因之?
若善心真切,则诚善可当千善万善,无关乎其小大;
若惠泽广博,则常人碌民如何处之乎,此非不公?
15. 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
福祸自己求之,非为天定。
若是福非祸,欣然受之而勿自得;若是祸非福,则坦然受之而勿自怜。
16. 汝之命,未知若何?即命当荣显,常作落寞想;即时当顺利,常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贫窭想;即人相爱敬,常作恐惧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学问颇优,常作浅陋想。
往最差处想,往做好处做。若最好的结果是自己想要的,最差的结果是自己能承受的,便可。
17. 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 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日日思过,日日自查,日日进益。
作日记《 日日知非,日日改过》 篇,每日晚上自省自查,有何缺失?有何不足?有何可改进?有何需要保持?有何需惕励?如何改过?如何进益?如何释怀他人之非?持续更新,坚持自省,三年五载后且看进益.
二、改过之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已知过,当思改之。
改过之法万千,而殊途必同归。过由心造,从心而改,可事半而功倍之。
改过有其因,自可觅其法而改之,因果不同,效用各异,从事上改,从理上改,从心上改,皆改过之径。
无论你选择哪个途径,都需发三心,耻心,自知其误其错,耻而改之;畏心,君子慎独,鬼神不可欺,常存敬畏,畏而改之;勇心,但凡改过,需克服退缩因循之惯性,振作惕励,勇而改之。
修身为本,改过为基。
1.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感未至也。吾悉以自反,则谤毁之来,皆磨炼玉成之地;我将欢然受赐,何怒之有?
反求诸己,厚责自己,薄责于人。
2. 其馀种种过恶,皆当据理思之。此理既明,过将自止。
改过之法,重在识理,进则修心,以改其行也。
3. 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直断其根,直刺其本。
4.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
君子慎其独也。
5. 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嗔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罪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今夜梦之?
若无此态,心虚而求之;若有此行,破牢而进之。
6. 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思而止之。
三、积善之方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人生在世,百年不过三万天,如何不枉此生,当行善而为人所称道,他日虽远离,而犹有余荫在世。
善行无穷,先生举十方而教我,必遵而行之。
是谓;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正法;第九,敬重尊长;第十,爱惜物命。
1. 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以人心度己心,以哀矜代喜怒。
2.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
此处不敢苟同,老母好善,自是盛德。然至善诚德当为扶危济困,救弱护疾,此必实情真相不可。
道人每日索食,以历三年,老母事诚,道人虚伪,虽则为仙,亦不登大雅之堂,因以何自证其事而馈功德。况道人空手索食三年,济困拯饿也失常理,若人人效仿,无为之民日多,行善之人日少。
以利心而验善行,以伪心而曲得善意,终是小道,不当容于世。
3. 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
纳其善处而补之,制己怒气而修身。
4. 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为善而须穷理,积德切勿自持。
5. 凡情未涤,正眼未开,认善为恶,指恶为善,往往有之。不憾己之是非颠倒,而反怨天之报应有差乎?
切忌浅薄,切忌躁急。
世无定论,民有雪眼,善恶因立场而相对,也因手段差别而相异,然终归会现形显迹。
6. 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有益于人,则殴人,詈人皆善也;有益于己,则敬人,礼人皆恶也。是故人之行善,利人者公,公则为真;利己者私,私则为假。又根心者真,袭迹者假;又无为而为者真,有为而为者假;皆当自考。
评判善恶最重要的绳尺,应当是行为造成的结果是善事恶来论,而不只是一个人看似善恶的行为方式。
若利人利己,恶行亦可为善;若损人利己,善行也是为恶。
为善最重本心,且复核结果;作恶当知后果,而核其失损。
况,若真善皆利于他人,而无毫益于己,则善终不可久持也,孔夫子盛赞子路救人受牛之举,便是知此理甚深。
众生皆俗,若无利导,虽善心难以久守,德行不可广播,善者无法尽起而效之,此害犹大。
7. 凡欲积善,决不可徇耳目,惟从心源隐微处,默默洗涤,纯是济世之心,则为端;苟有一毫媚世之心,即为曲;纯是爱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愤世之心,即为曲;纯是敬人之心,则为端;有一毫玩世之心,即为曲;皆当细辨。
其中殊异,不过本心原则的坚守,道义公正的维护。
爱人之心,敬人之心,济世之心,皆须纯粹。
8.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人之无过咎而横被恶名者,子孙往往骤发,阴阳之际微矣哉。
行阳善,积阴德,二者兼为。
9. 夫圣人举事,可以移风易俗,而教道可施于百姓,非独适己之行也。
圣人举事,须顾大局而引风尚,若薄得贤名却塞为善之道,小得而大失也。
10. 乃知人之为善,不论现行而论流弊;不论一时而论久远;不论一身而论天下。现行虽善,其流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也;现行虽不善,而其流足以济人,则非善而实是也。然此就一节论之耳。他如非义之义,非礼之礼,非信之信,非慈之慈,皆当抉择。
行善从来不是单一的事件,需将之置身于更宏大的环境中,用更长远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行为,则无可无不可。
11. 譬如以财济人,内不见己,外不见人,中不见所施之物,是谓三轮体空,是谓一心清净,则斗粟可以种无涯之福,一文可以消千劫之罪,倘此心未忘,虽黄金万镒,福不满也。
施恩而不图报,必心诚也;行善而不求益,是意真也。
12. 凡有财有势者,其立德皆易,易而不为,是为自暴。贫贱作福皆难,难而能为,斯可贵耳。
用心至诚,富贵者举手之劳,贫贱者倾尽全力,不因富贵而差别待之,只要肯为,便是善行。
13. 吾辈处末世,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 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翻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凡日用间,发一言,行一事,全不为自己起念,全是为物立则;此大人天下为公之度也。
见过则掩,遇善需扬。
14. 韩愈云「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较之与人为善,虽有形迹,然对证发药,时有奇效,不可废也;失言失人,当反吾智。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你还年轻,能力不强,体悟不够,没有资格去宽劝他人。善言劝慰可以,不可勉力为之,徒增其厌。
15. 何谓舍财作福?释门万行,以布施为先。所谓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达者内舍六根,外舍六尘,一切所有,无不舍者。苟非能然,先从财上布施。世人以衣食为命,故财为最重。吾从而舍之,内以破吾之悭,外以济人之急;始而勉强,终则泰然,最可以荡涤私情,祛除执吝。
从难舍处先舍。
16. 故凡见圣贤庙貌,经书典籍,皆当敬重而修饬之。至于举扬正法,上报佛恩,尤当勉励。
行善积德,首在心诚,重在意真,其次犹需坚持敢为。
凡所善行,非一日之功,当每日惕励自省。
生而碌碌,死则寥寥,岂不是空走这一遭。
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
劝人生,济困扶穷。
四、谦德之效
《书经》曰: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是反省的最高贵的收获,它建立起对抗骄傲的防线。
人不怕无成,怕的是一有小成便自以为是,自鸣得意。所有的成绩和结果都抵不住傲字的侵袭,它必将让你不知所措,滑向深渊却不知其险。
唯谦受福,恭敬顺承,小心谦畏,则有成而泰然自若,不以其骄而损己福德;若无所成,亦谦虚谨慎而尽心谋求进益。成则远妒,败则远怨。谦之一字,道尽为人处世之道。
1. 福有福始,祸有祸先,此心果谦,天必相之,兄今年决第矣。
福祸自定,不决于外力。
2. 造命者天,立命者我;力行善事,广积阴德,何福不可求哉?
命由我造,福自己求。若想吉命,则需要修身以自持,明心以见性,而后可求而得之。
3. 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神明在侧,才自我约束?君子慎独,随时自省而严规于己。
4. 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立志定心,由心而求。
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皆振聋发聩之语,明哲触思之言,其间智慧,非两载三年可得之,必尽心竭力,穷尽余生而探求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