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孔孟之道‘’的来源吗?今天来给你解释一下。
孔子三岁丧父,因为父亲和母亲的年龄相差太大,孔子的母亲在十七岁生下他时,他父亲已经七十一岁了。
父亲去世后,母亲带着一家人,流落到曲阜,直到孔子在那里长大成人。
孔子十九岁结婚,二十岁生子,左邻右舍都非常高兴。
因为他们老孔家的烟火又延续了。
鲁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很高兴,就命人给他家送了一条鲤鱼。
孔子为了纪念这件事,就给儿子起名叫孔鲤。
孔鲤长大后,也结婚生子了,生了个儿子叫孔伋,字子思,后来就是《中庸》的作者。
孔子的儿子孔鲤,一生也没有什么建树,而且还先于孔子去世。
孔子的人生之所以不幸,他幼年丧父,少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人生的几大不幸他都摊上了。但是即使这样,他还是孜孜以求,传播中国文化。
他忘却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民族大我之中。所以他才能成为中华文化的万世之师。
孔子的孙子孔伋,孔子没有带他,他让自己的学生曾参,就是曾子带自己的孙子孔伋。
于是,孔伋就成了曾子的学生。孔伋长大后也教书,也带弟子,后来就带出一个孟子。
我们所说的孔孟之道,其实是说两头带中间。
实际上的顺序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据说《大学》是曾子做的,中庸是子思做的。子思就是孔子的孙子孔伋。
孔子去世之后,曾子带着自己的学生,也就是子思和他的同学们,把老师讲过的课,整理出来,形成一部语录集,就是《论语》。
子思带的学生梦轲,梦轲一生研究孔子,传承孔子思想,到晚年的时候,带着自己的学生,把自己的思想,整理了七篇文章,这就是《孟子》。
所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作者,一下子就清晰了。
而且因为这一段之间的关系,你就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孔、孟、颜、曾四大家族,有这么密切的交际关系。
孟子一路师承,他是一个亚圣,是个很好的继承者,颜回呢,他的原因比较复杂。
颜回和他爹都是跟孔子一起学习的,孔子的子弟中,往往是父一辈、子一辈,而且早年教出的学生,基本上成绩都是一般。
越到晚年,思想越纯粹,境界越高,知识越丰富,带出的弟子水平都比较高。
其实,我们知道的孔子,也是由凡入圣。懂得这一点,你就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就是天才,都是通过学习、提升达到的那个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