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包罗万象三有斋百谷集
读“范浚集”(三):求道

读“范浚集”(三):求道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8-09 11:23 被阅读46次

一、天爵

什么是天爵?天爵意思是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弃其天爵,则惑之甚者也,终亦必亡而已矣。

1、今有人焉,修身慎行,服膺天爵而不倦,勤亦至矣;然而其心若曰:吾将以是有要焉,是为利,非为善也。必其设心措意,惟以自治,而不求乎在外,然后可以谓之为善;然则世之孜孜为善者,岂易得哉?此所以为舜之徒也。——摘自《舜跖图》。

二、天道

1、盖功成者去,天道固然。——摘自《尧典论》

2、天下之道,至中而极,无余理矣。——摘自《洪范论》。

中,中庸也。《礼记·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正、中和,不偏不倚,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集中表现。

三、君子(圣贤)求道

1、虽舜也,一罔念而狂;虽跖也,一克念而圣,——摘自《舜跖图》

求道之一:天爵常修。什么意思呢?就是经常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的仁义忠信等个人品德。用范浚的话说,就是“必其设心措意,惟以自治,而不求乎在外,然后可以谓之为善”。

2、夫耻,入道之端也。——摘自《耻说》

求道之二:圣贤之于耻心,必使人充之如此,此学之要也。——摘自《耻  说》

3、且古之圣贤,未有不由悔而改者。夫人非尧舜,不能每事尽善,谁无过者?惟过而悔,悔而改,则所以为过者亡矣。——摘自《悔 说》

求道之三:悔而改,改而不吝,天之道也。——摘自《悔  说》

4、主道在先正心,正心所以自治也。——摘自《策 略》

求道之四:陛下能正心矣,则判忠邪、察贤奸、如辨黑之与白,如观高山之与深溪。——摘自《策 略》

可见君子求道之艰难。用《礼记·乐记》的说法就是“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只不过,这“乐”是音乐的意思。乐道是体道之乐、得道之乐和学道之乐。

陈水河整理于2018.8.9中午

相关文章

  • 读“范浚集”(三):求道

    一、天爵 什么是天爵?天爵意思是天然的爵位,指高尚的道德修养。出自《孟子·告子章句上》。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

  • 读“范浚集”(一):文体

    《范浚集》和《范香溪年谱》分别收录了兰溪籍理学家范浚大量的诗文。 单就文章来说,只要我们大概浏览一下《范浚集》的目...

  • 唐代诗人诗咏“终南山”

    近来,受兰溪市范浚研究会会长范国梁之托,在编《范浚研究集》,其间,我断断续续地写了长文《韩愈之范浚》。也因此,对韩...

  • 读“范浚集”(七):深居

    隐居,有大隐和小隐之别,但范浚说自己是“深居”、“幽棲”是“幽人”。并认为官员只有挂冠才算真隐,偶尔怀才不遇,人居...

  • 读“范浚集”(五):立德

    一、德 《礼记·乐记》说:“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唯乐不可以为伪。”意思是说,道...

  • 读“范浚集”(四):求学

    范浚在《答徐提干书》中说,曾以为士生叔世,去圣人千数百岁,虽不复见圣人之仪形,而即遗经所传,以求所不传之妙,尚可以...

  • 读“范浚集”(二):心性

    一、天降衷曰命,人受之曰性,性所存曰心。惟心无外,有外无心。 对后一句,我最初的理解“心是性的载体”,其实范浚是把...

  • 读“范浚集”(六):交友

    一、交友 1、坐人皆听琴,未必知琴音。相知纷满眼,未必相知心。——摘自《听琴》 2、人言十步有茂草,行矣求益无踌躇...

  • 读“范浚集”(八):叹农

    范浚出生宦门,但终生深居农村,与香溪(宝惠寺)耕农(僧侣)相处久了,在所写的诗文中自然不缺乏耕农日常生活的主题,叹...

  • 张剑: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宋范浚《香溪集》版本源流考 范浚(1102——1151年),字茂明, 世称香溪先生, 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人。他...

网友评论

  • 陈水河:王道:孔子――富人教人。首先关心百姓的生存权
  • 陈水河:君子乐道的最高境界是,克服人与道相分离的状态,达到“与道合一”的精神

本文标题:读“范浚集”(三):求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rom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