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作者: 陈水河 | 来源:发表于2018-07-17 06:55 被阅读79次

    万类莫不共由谓之道,在我得之谓之德。咋解?

    1——

    7月15日晚上,大家是这样议论的――

    ——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第一句说的话。这一句还好理解,第二个”道“是动词,道不是平常的大道、小道,而是更高的道,必须通过修行才能得到,既说明万物离不开道,道又高于万物。

    ——“若所谓‘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之类’是也,亦总而名之曰德”,好像比较啰嗦。还不如《易·说卦》说的简洁明白: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

    ——人道即立人之道。道,导也,由也。道体现在人身上是德,即仁义礼智。这是儒家对《老子》一书的解读,估计并非老子本意。

    ——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做到仁义礼智,更像是为了得道的步骤。

    ——仁义礼智,当属于德道的一部分,或者说是末尾……但后世对《道德经》篡改的太多。

    ——大概道有天道、王道和人道。其中人道是礼义智信,而我得之,就是德了。           

    2——

    今天早上,听了相关讲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宋志明是这样说的――

    儒家学说的特质是崇德尚善。中国文化是以道德为根基一(本)的理一分殊的一理。

    其一,中国的文化,具体反映以下崇德名句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5、平日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来敲门

    6、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7、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8、君子谋财,取之有道

    9、百善孝为先。

    其二,从人物言行看:

    1、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3、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还有岳飞之忠、关羽之义,诸葛亮之智和24孝图,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至于道德体系,具有相当的丰富性。

    1、孔子:仁与礼

    2、孟子:仁义;荀子:礼仪

    3、三达德:知仁勇(《论语》《中庸》)

    4、四德:仁、义、礼、智(孟子)

    5、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董仲舒《白虎通义》)。其实,“三纲”外,还要加上忠、孝。

    6、四维:礼义廉耻(《管子》)

    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在先秦时期,没有意识到体与用的关系,本体跟现象之间的区别。它是一个原始的,完满的统一。

    先秦时期,哲学家本体论观念就是宇宙论的观念。老子的道,既是宇宙的源头也是宇宙的本体,“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那个道就是源头,但是这个道是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那个道就是贯穿于世界。道与世界同在。庄子的说法,就是道乌乎在,道无所不在。

    道家强调道就是存在的终极理由。比较侧重道本体存在的意义。儒家也认同这个道,不过,他们认为这个道不是自在之道,是人为之道,是人弘扬的一个话题。所以,孔子认同道,对道的一个根本区别于老子的说法,那就是,人弘道,非道弘人。强调道对人的价值关系。

    道是自在的,还是自为的?孔子认为,人把道内在化,那就变成了仁德。

    唉,在今儿个早上,终于搞明白了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陈水河整理于2018.7.17早上

    注:三大德:智、仁、勇,在心理学上是知、情、意(张良、萧何、韩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冷冬年:天若下雨,我便赞雨。风再起时,我便赞风。无论什么天气,我都会赞你。🌺🌺🌺🌹🌹🌹
        陈水河:@冷冬年 谢谢

      本文标题: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ai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