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成长励志散文
无望速成,无诱势力 ——《答李翊书》的“为文之道”和“为人之道”

无望速成,无诱势力 ——《答李翊书》的“为文之道”和“为人之道”

作者: 冰糖小妮子 | 来源:发表于2019-07-03 22:27 被阅读0次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学革新运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时期文章的传统,所以称之为“古文”。所谓古文,是区别于骈文而言的。古文,也就是古代的散文,其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应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所谓骈文,是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的一种文体,它要求词句整齐对偶,重视声韵的和谐和辞藻的华丽。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表达的内容往往受到束缚,便显得华而不实。古文运动从内容上讲是明道载道,把散文引向政治教化,从形式上讲是就由骈体变散体。韩愈的《答李翊书》 是极为重要的一篇倡导古文理论的文论作品,李翊是唐贞元十八年的进士,曾跟随韩愈学习古文,在贞元十七年他曾写信向韩愈请教有关古文创作的问题,这篇文章是韩愈给李翊的回信,韩愈在书中对李翊所问的“立言”之事进行了回复,并借此对“为文之道”作了系统的阐述。

    韩愈的“为文之道”

           首先,韩愈认为,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接着,他又说,“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在这里作者以果实、灯光来比喻文章,以植物的根和灯油来比喻道德修养,就是说要想在写作中有所成就,达到“古之立言者”的境界,就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崇高的道德,那么你的文章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

           其次,韩愈认为,要想在写作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踏踏实实,不慕功名。“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意思是说:如果希望达到古代的著书立说者的境界,那么就不要希望自己很快成功,不要被权势和名利所诱惑。为此,韩愈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给出了几方面的建议:第一是读书。韩愈自述他作文之初,“始者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视,非圣人之志不敢存”。这里的“三代两汉之书”应该是指儒家的经典著作。第二是学习,“处若忘,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学习不仅要品味咀嚼,还要时时思考体会,要想学进去,就必须以“勤”字为前提,“处若忘,行若遗”,不管是“处”还是“行”,都要不辍其思。第三是创作,他提出了“陈言务去”的写作准则。文章必须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运用语言力求生动新颖,力避陈词滥调,刻苦磨砺,去“杂”留“醇”,这样才能写出有内容、有新意、有深度的好文章。第四是自身修养,“行之乎仁义之途”; “游之乎诗书之源”。“行”就是要带着“仁义”之心,怀揣“普济苍生”之志,去立身行事。“游”就是要在儒家的文学经典中寻找精动力。

    重拾我们的“为人之道”

           韩愈借复李翊的信,阐述了他关于学习古文和写作历练的体会,同时借题发挥,提倡他的古文理论,介绍他的

    写作甘苦与经验。韩愈在文中所阐述的“无望速成,无诱势利”的治学为文的经验,是对后来学子的谆谆教诲,为后来者擎起了火炬,指出了一条治学、立言的正确途径。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充斥着太多的功利和诱惑,以致于很多人已经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其实,除了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到的写作之外,任何事都是一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同时,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慎独自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望速成,无诱势力 ——《答李翊书》的“为文之道”和“为人之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yh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