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是一个大叔与小萝莉的故事,两个至善真诚的人,面对宗教差异、政治敌对、文化阻隔的一趟远游苦旅。
大叔吃素,小萝莉吃肉;大叔信仰印度教,小萝莉信仰穆斯林;大叔是印度人,小萝莉是巴基斯坦人。
年龄不同,饮食不同,信仰不同,国家间存在深仇大恨。
如此大的“不合”,又有什么关系?
人性相合,便能穿透一切,让他们相遇相知。
这种爱,在大叔身上,体现得最为透彻,电影才最为感人。
这种爱,是对小萝莉的一种照顾,也是大叔肩上不可违背的承诺。
其实,这部电影看哭我们的,不是大叔有多勇敢,也不是场景对比的蒙太奇有多强烈,而是我们可能好久好久,好久好久都没有像大叔一样,勇敢纯粹地为一件事情,一份关怀,义不容辞,热血满腔了吧。
因为这份纯真难得,我们为之珍惜;因为这份爱能得以实现,我们为之动容。
02
小萝莉在回程的火车上,与母亲意外分离。
她留在了印度,进入猴神了庆典,于人群狂欢、彩色粉末中,注意到的第一个人,便是帕万。之后帕万的身影一直吸引着她。
我不知道为什么温柔可爱的小萝莉,会选择一个热情四溢、“呆头呆脑”的人。
我觉得可能的是,那份对神灵发乎内心的诚意。做到了表里合一的人,不多,大叔帕万算是一个。
在庆典中上,对神灵纯质的表达与热烈的舞蹈,从心底唱出的赞神歌声,是不是会让一个六岁小孩觉得,难得一个如此“干净”的人,可以让处在异国他乡的自己信任。
于是,小萝莉缠着大叔,不依不饶,而在追黏的过程中,小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透露出的一股倔强,还有一丝悲伤,让人心疼,也让大叔心疼。
由此,帕万便认准了带她回家,而这份与自己毫无关系的承诺,开始在心角生根发芽,源于爱矣。
03
将小萝莉带回家后,帕万要面对众人的不解,要安慰暴躁的老丈人。在得知她是巴基斯坦人时,帕万又不得不去大使馆带她回家,可这条路不通畅。
无奈之下,帕万好心差点做了坏事,中了旅行社老板的诡计,让小萝莉险些毁声妓院。
于是大叔决定,“我带她回家!”
钻地道,在边境“等待”巡逻军,被狠狠殴打;接着又被愚昧刻板的警察逮捕,再逃跑;最后在大巴上感动记者,协同自己,送小萝莉回家。
这一路上,大叔被认为是印度间谍,跌撞坎坷。
里面有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小萝莉坐大巴回家途中,站有警察盘查。情急之下,大叔一人冲进森林,把警察引开,记者才带着小萝莉,继续赶路。
结果是,大叔被抓住,小萝莉终于见到妈妈。
镜头开始不断切换,她一边被抱着旋转,他一边被追着围打。我看到,她被开心地拥抱、举高高;我也看到,警察用的枪托,怼他脸,怼得他血肉横飞,看得我心惊胆战。
这种强烈的视觉对比——幸福在一面,苦痛在另一面,而这让人期待已久的幸福,是用帕万身上的伤,一道一道换来的。
原来,一份不求回报的坚守,对于至诚至善的人来说,竟要如此沉重。
04
完结处,电影最高潮,看得人热泪盈眶。
在帕万踏入故土的前一秒,小萝莉冲刺于人群,站在了边境的铁丝网旁,右手拉扯着喉咙,左手抓住铁丝,竭力发出声音,心急如焚,可就是不行。
眼看恩人快要离去,却没好好道别,她两眼憋得通红,着急得跳起来挥手,内心的那种急切感,也让所有人也跟着着急,给她屏息加油——“快说出来啊”!
最后,周围嘈杂的声音被平淡化,电影逐渐放大小萝莉的呼喊声——“叔叔”,声音的音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地延长。
一声“叔叔”,小女孩被压抑的感情,得以瞬间释放,一路上的心酸苦辣,全包裹在最后的这一声呼喊中,如同天籁,响彻两国凌霄。
05
仇恨,可以团结本国人民,集结军队,与别国水火不容,兵戎相见;爱,可以凝聚两国人民,让人民乐意奉献,出手相助。
在印度与巴基斯坦边境的那条小溪上,大叔将小萝莉高高举起,像是一种希望,跨越不同宗教、国家恩怨的希冀。
这个世界需要爱,小萝莉代表着一颗世界的种子,将大叔传递的接力棒守住,去成为一个善良的人,去感化两国的仇恨,就像那个记者所说——“不要让我们的孩子,以后在仇恨里长大!”
可以吗?
希望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