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买回来好长时间了,当时是看到四月在博客微信上写了一些这本书的读后感。自己也觉得有很多中枪的地方,所以就收了。刚买回来的时候,读了很少一部分,记不清当时的心境,可是有一点记得清楚,当时读的挺吃力的,所以没有读完,就放到一边儿了。
最近由于家里发生了很多事情,先生的工作变动、孩子的哭闹,让我一时间爆发的吓人。我和先生的沟通一直存在问题,而且我也一直很清楚。我属于那种遇到事情吧啦吧啦说个没完,先生则是能沉默则沉默的那种。所以我们家里每次遇到一些需要选择与抉择的事情,总是不能有效的沟通,每次都是我大吼大叫,说些能刺激到他的话,把他刺激到了,他才肯说句话。没孩子之前还好,有孩子之后,这种沟通方式我是真的害怕,我怕我的这个小家庭、我的孩子能经历的起这种沟通方式么?
所以我选择重读这本书,重新找到属于我自己的沟通方式。
第一章、让爱融入生活
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式地反应,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我们即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摘自书中)
我理解的是在张开嘴巴说话前,先通过观察、感受一下。比如遇到问题和先生谈话时,自己先不急呵呵地吧吧吧,看看先生此时是否愿意听到我的建议与我交流。也许一开始让直来直去的我这样会有些困难,可是试着练习一下是不是会上瘾呢?
听到批评时,我们一般会申辩、退缩或反击。然而,一旦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及需要,而不反驳他人,我们便能发现内心的柔情,为自己和他人产生全新的体会。(摘自书中)
自己平时最受不了的就是被自己不喜欢的人批评或者提意见。每次遇到这种情况,都会以最强硬的态度反驳对方,同时自己的内心也是极度焦虑,暴躁。而且由此带来的情绪会影响自己好多天。读完这段文字,发现自己缺少观察与感受,使自己陷入焦虑的情绪大坑之中。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着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愧疚,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里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摘自书中)
我很喜欢这段话。以前自己很喜欢帮助人时那种快感,同时也会觉得被帮助的人就应该谢谢自己,甚至有时候没有接受到对方的道谢而感到失落。嗯,帮助别人是在参与别人的生命,是神圣的事情呢!
非暴力沟通适合运用在任何关系中!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第二章、是什么蒙蔽了爱
道德评判。我理解成随意贴标签、注意力总是放在别人的短板上。自己有段时间确实是这样,喜欢看人的短处,对方和自己交流有不适合的地方,自己就会暴躁至极。然后就是谁都有不喜欢,仿佛全世界只有自己是正常的,其他人都不正常。
进行比较。这个可以说是自己的一块儿硬伤,总会不自觉的去比较,问了学习心理学的朋友,该怎么办啊。总是不自觉都比较,然后让自己变的很焦虑、很烦躁。
回避责任。可能有时候自己会在不经意或者恐惧的时候选择逃避,觉得其实就是在回避。看书的时候发现,很多不经意说出的话,提出的要求其实都是在自我逃避。
读前两章的感觉是,梳理了一下自己平时的沟通心理。发现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已经开始尝试在生活中试用四要素。虽然觉得有些生硬,但什么东西开始用的时候不都是从生疏开始的呢!
这本书前面有首诗叫《语言是窗户》(否则,他们是墙)这几天宝宝白天的小睡,我都在给读。发现这首诗里面就是在说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