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森林树
如果有时间在家做饭,常常的状态是一边切菜做饭,一边耳机里听着《奇葩说》。
我自己做的鸡蛋青椒是我的胃的下饭菜,而那些有趣的论点是我大脑的下饭菜。
七季了,我一集都没有拉下。
倒不是因为他们讲了多少人生道理,而是一件事他们有从不同角度解读的能力,我 一直认为人能够从多维度看待一件事,是一个人成熟的表现。
不同角度的对待,能够丈量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容纳多少不同的声音,这样更有同理心,同时对事情不同的接纳度也更高。
一个空间里,只有一种声音是很可怕的。
今天听的一期的辩题是“20岁,你有一个一夜成名的机会,你要不要?”。
我非常喜欢最后蔡康永讲的一个关于李诞的故事。
他说有一天他们一起喝酒,李诞喝醉了,他扶着李诞回酒店。
在上电梯时,已经不那么清醒的李诞含糊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他是这样说的:
“康永啊,我其实一直只想问你一个问题,活到你这个岁数了,这一切还是一样有趣吗?”
蔡康永说,自己听到这个话,有点震惊,一是他从来都没想到30岁名利双收的李诞竟然一个人在思考这个问题,二是如果这个是李诞想要问的唯一一个问题,那自己要认真回答。
他定个三秒,然后很认真地回答道:还很有趣。
醉得迷迷糊糊的李诞竟然还清楚地回复了“那我就放心了”。
整场辩论很多优秀的辩手讲的观点,我都没有记得太多,但是这个小故事记住了。
我喜欢“有趣”这个词。
我虽只是平常百姓家中最为普通的一粒种子,却也妄图想要成为一颗健康、有趣的种子。虽更谈不上有那些导师的名望,却似乎能明白一点点李诞心里的那一缕担忧。
我看见弹幕上说,李诞的骨子是个悲观主义者。
不得不承认,我有时候会很喜欢这份悲观,它让人活得更加清醒,从而也更加洒脱,似乎更加容易追求定性而不是定量的东西。
什么是有趣?
一个人可以有趣,一群人也可以有趣。
但是更多时候,人们更喜欢一群人的有趣。我相信,李诞也问的是,康永哥,我活到你这个岁数,我和身边的人还能一起经历这些有趣的事吗?
就好像幼小的孙子问奶奶:人老了,活得还有意思吗?
有的。有的。
有一部电影叫做《重返20岁》,女主人公在年轻的时候非常讨厌老人,觉得自己到了那个年纪一定自行了断,因为觉得太可怕了。但是真的到了那个岁数,却又感受到了那个年龄的乐趣,虽然有机会返回20岁,却还是因为在乎的人和事主动选择回到了年迈的岁数。
《克斯维尔的明天》有一句话这样说的:其实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没有劝君更进一杯酒,就是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有的人留在昨天了。
正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清楚那些话是真的,真正的经历就是悄无生息地完成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般具有仪式感。
你不评论他的朋友圈,他也默默地没有再联系你。
现在的小孩以为每个人长大都有18岁的成人礼,而更多人是默默地早就用肩膀扛起了整个家。
处在当下或许也并没有觉得特别好,而未来又有十分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不用害怕。
就如康永哥说的:还是会很有趣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