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阅卷的时候,旁边的老师不时探头过来看看,带动着我手速都快了不少。“不认真改自己的,看别人改有什么用呢?”
她盯了半天,转过头去,小声说了一句,“这样好像跟我速度差不多。我再看看怎么样才能更快一些。”
过了一会,看她已经改到了124份,我是89份。然后,再过一段,差距更大了。看她的速度,9秒左右一份,对比自己的12秒一份,默默改起自己的。
突然,她又转过头来,看了一下电脑屏幕,说,“我们今天好像改不完怎么办?”我有些羞赧,两边的差距越来越大了。“没事,允许我们拖后腿。这个题历来都是最后大家一起改完的。我们尽量改快些。你改得已经很快了,我也要快一些了。”说完,又开始盯着电脑,虽然眼睛已经隐隐作痛了很长时间。
“你很快了啊,我们速度差不多的呀。你放心,有我在,我会帮你改变这个局面。”她笑着,专心致志地对着电脑。
过了一会,一个男老师停在她旁边,热心地指导说,“你点开这个,再放大,不用鼠标都可以了。速度会快一些。”默默地听着,然后尝试了一下,果然,比一直点鼠标快很多。她边给分边说,“我试过,不过我结合鼠标一起用更快。”
后面,再观察她的机改方法,结合我自己的习惯。精神状态较好的时候,采取鼠标键盘结合的方式,之后疲惫了,就只用键盘。这样熟练之后,慢慢速度就差不多,最后改卷分数也差不多。心态慢慢就平稳了。
当其他年级改同一类型题的老师抱怨时,注意了一下他们的改卷数量,比我们少了1000多份。他们还在闲聊着,累了就趴一会。只不过,评卷速度保持在10秒一道题。
从这件事情中,发现自己有两个问题。第一,看到事情就做,却不尝试找到更好的方法。第二,只不过是改卷,发现同伴比自己做得更好时,也要给自己施加压力?
突然联想起,前几天打羽毛球的时候,突然一个男老师加入。我果断提出休息,在一旁观察,并且不打算加入,担心自己打得不好尴尬,而同事则很积极地询问方法技巧。当自己真正跟对方打球的时候,相比于打球的乐趣和学习新东西,更关注于自己有没有接到球,关注自己失败的体验。这使得自己无法全身心地投入打球的活动中,挫败感更被放大。
因而,做得不好就是不好,很客观,并没有什么丢人的。真正要思考的是,如何使自己做得更好。因为相比于沉浸在畏缩的情绪中无方向的努力,借鉴经验会更加快速地体会到成功。比较,向外的话,很容易伤害自己。和自己比吧,让每一天的你,都比昨天更优秀更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