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区块链田园综合体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本质要求是生产要素的共生、集聚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本质要求是生产要素的共生、集聚

作者: dfdcb40f7aea | 来源:发表于2019-04-26 09:59 被阅读0次

1、基本目标:生产要素集聚

产业是由许多经济组织“细胞”集聚某一领域而成,目前农村存在的种种问题,都源起于产业的缺失。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把生产要素划分为初级生产要素(basic factor)和高级生产要素(advanced factor);初级生产要素包括:天然资源、气候、地理位置、非技术人工与半技术人工、融资等;高级生产要素则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人力(如电脑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初级生产要素偏向于自然形成。农业产业区域集群形成的初始阶段,大多源于初级生产要素的作用,即依靠区域资源禀赋而使其具备生产某种优势农产业的生产条件,进而形成产业集群。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但仅依靠农民创业难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更需要资本、现代化技术等高级生产要素的配合、互动。然而,我国多数乡村却普遍存在着发展资金不足、土地“碎片化”、乡村“空心化”等问题,甚至存在着因低收入和资本积累不足而引发的“贫困陷阱”。如何立足乡村初级生产要素吸引城市高级生产要素聚集于乡村,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关键所在。因此,完成城乡间的初、高级生产要素集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目标。

2、根本前提:生产要素共生

高级生产要素需要先在人力和资本上大量而持续的投资,仍必须有初级生产要素作为基础。在市场化条件下,城市生产要素进入乡村必然要追求利益回报,如何与乡村初级生产要素结合共生进而产生收益,是城市生产要素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现实中,城市生产要素流入乡村却面临着诸多困境,如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劳动力质量不高、前期投入成本过大。另外,有研究证实“工商资本下乡”会与农民争夺农业收益、会向小农转嫁风险,也研究发现遭遇“资本下乡”的村庄却出现阶层再造、农业质变、村庄虚化以及“三农”发展“内卷化”的意外后果。

因此,生产要素若要集聚乡村就需要一个前置条件,即城乡生产要素要形成一种共生关系,这种共生关系不能是偏利的共生,而应该是互利共生,才能保证要素形成产业的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因此,生产要素共生是生产要素集聚的根本前提。

汤俊,现任北京创行合一规划设计院执行院长

旅游项目要规划,要方案,怎么办?

公众号:创行合一休闲农业创意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版权人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本质要求是生产要素的共生、集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cz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