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之秋:万里投荒的凄凉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10:35 被阅读0次

    南康望湖亭

    苏 轼

    八月渡长湖,萧条万象疏。

    秋风片帆急,暮霭一山孤。

    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

    岷峨家万里,投老得归无?

    注:时苏轼被贬惠州,途经鄱阳湖的南康。

    苏东坡在59岁那一年,被贬到惠州。在赴惠州的途中,他写下了这首伤秋之作。

    其实大多时候,苏东坡在我们眼中都是豁达乐观的。他努力与山水与自然对话,与自己与命运和解,所以才有“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俯瞰,也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开怀,更有“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达观。

    但是公元1094年8月的这一天,路过鄱阳湖时,东坡先生的心情确实不太好。

    当一个人心情不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灰蒙蒙的。东坡说得很明白:萧条万象疏。

    风很急,把一叶孤帆吹得东倒西歪。这湖中的孤舟啊,多像自己漂泊的影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叶孤帆,那只孤鸿,都是东坡寂寞之影。他茕茕孑立,站在小船之上,仿佛天地之间只有自己。

    向远方眺望,暮霭沉沉中,还有一座小孤山。看也看不清楚,就像迷茫的前方,那南蛮之地惠州在哪里呢?已经走了两个月的路,山一程,水一程,都是这样灰蒙蒙的景象。

    从京城到惠州,万里投荒啊!东坡心头的寒风吹饱了征帆,胸间的乌云笼罩着孤山。天地之间,都是一股悲凉的气息。

    东坡想发的牢骚。他不是爱发牢骚的人,关键是他读圣贤书太多了,受儒家“怨而不怒”风格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他的牢骚都是以自嘲的方式呈现的,像“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像“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之耳”……

    这一次,依然如此。“许国心犹在,匡时术已虚”,这句话说得依然委婉。言外之意是:唉,我虽然年龄老大不小了,还是有一颗报国之心啊,若论才华,这济世救国之术也有,奈何没人用老夫!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一颗报国心是升腾着的理想,是心中不灭的光,从饱读圣贤书的那一刻起,苏东坡心中就始终有着“铁肩担道义”的责任感。

    可现实呢?东坡今年已经五十九岁了,古人言的花甲之年已经逼近,投荒到了万里之外,离家乡峨眉也越来越远啊。想起了峨眉,东坡心中又升起了暖意,自己的双亲和结发妻子都在那里,他想陪他们一起。可是这把老骨头,能否魂归故里?

    不知为什么,当我读起东坡的这首《南康望湖亭》,总想卒然落泪,秋天万里投荒的荒凉笼罩在天地之间,笼罩在这一路的每个间隙里,秋风吹过,你,无处躲藏。

    我又想起了韩愈被贬潮州的时候,也写过一首让我为之落泪的诗作: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因为韩愈被贬之时,贬得太急,流放得太匆忙,连妻女都来不及安置,九岁小女生病,客死在路旁。当韩愈写“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时候,一定是流着泪写下来的。人生失路之悲,莫过于此!你不知道要走向何方,你的心中全是悲怆,你放不下的这个世界已经抛弃了你,你只能投荒到万里之外。

    这个时候,怎能不想到死亡呢?东坡如此,韩愈也是如此。东坡说的是:我这把老骨头可能回不到故乡了。韩愈说得更凄惨:侄儿孙湘,你来瘴江边收我的骨头吧。

    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他们凄凉,他们悲怆,他们惶惶然不知欲何之,但他们仰望着头顶的星光——那是永远不变的家国情怀,是济世救民的担当。

    万里之外等待他们的是黎明百姓,是贫苦苍生。所以这一路的颠沛流离依然要熬过去,文人的铮铮硬骨像天地间悬着的一把剑,为之披荆斩路。

    东坡到了惠州。循着目光望去,浓密的高低错落的树林林立,一片绿意,并非传说中的那片荒凉。这里也有一大片湖水,清盈盈的,东坡给它命了个名字,叫小西湖。

    惠州的小西湖是我曾经去过的地方。这里有东坡和王朝云生活过的痕迹,其中一顶帽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苏东坡为王朝云专门订做的,南方四季炎热,一顶设计精巧的帽子可以遮风挡雨,更融聚着一个丈夫对妻子的爱意。在这里,饱读诗书的苏东坡转身变成了农夫,他教当地农民开垦,亲自和他们一起劳作。劳动之余,他为当地少年读书讲学,又摇身变成了教书先生,为一批求知若渴的灵魂指向了远方。

    让当地百姓奇怪的是,东坡居然无所不能。他还会看病,自己去采药,治好了很多疑难杂症。他开始练瑜伽,修身养性,除了造福于这一方百姓,不再有其他念想。渐渐地,他离京城越来越远,和百姓贴得越来越近。

    当然,适应这里荒蛮的生活依旧很艰难。尤其是潮热的天气,还有四季不灭的蚊虫。每年都会有瘟疫的发生,虽然东坡四处采药,依然遮挡不住恶魔的偷袭。他最后一任妻子王朝云,终于抵不住岭南恶劣的环境,来到惠州两年之后,魂归他乡,年仅34岁。朝云死后,东坡写下一句挽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知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每一个暮雨敲窗的时候,天地间笼罩的都是深深的思念啊。

    千年之后,我踏过惠州的大街小巷,想起了东坡万里来惠州的悲凉,更想起了他对当地人的恩惠。在距离故乡万里之外的他乡,东坡一定找到了与自己和解的方式。你看他,几年后,又被贬了,还贬得更远,到了海南,可是日啖荔枝三百颗的时候,他居然得意得想:做个岭南人也是不错的啊!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可能都会有失路的时候,尤其是疫情之下的这三年,许多人生活得并不容易。秋风渐浓,压力愈重,此时,更需要精神上的救赎。走过这段黑暗,我们也可以像刘禹锡一样高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下一期,讲一讲刘禹锡的秋天。


    亲爱的朋友,我是热爱红楼热爱诗词的春风,若有缘相聚,邀您一路同行:

    点下面蓝色链接成为春风旗下会员:

    https://www.jianshu.com/mobile/club?ref=79bb6d1c

    自主开通后我会接到通知,主动打赏返还200贝。如果贝不够,简信我,赠您180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之秋:万里投荒的凄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jjx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