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融·投资·理财财务自由之路
转个念就能用好钱:做预算,买刚需,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帅健翔

转个念就能用好钱:做预算,买刚需,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帅健翔

作者: c91f60b59850 | 来源:发表于2023-11-07 07:17 被阅读0次

以前,网络不发达,不出门几乎无法消费,要买东西就必须去商场,所以一个人在一天内,消费的场景和机会都很有限。现在,网络发达,购物平台林立,想要消费,根本不用出门,甚至简单到,点几个键,消费就能完成,在家里“守株待兔”,就会有人把货物送上门。

简言之,以前不出门,钱就必定用得少;现在不出门,不仅能用钱,甚至不出门用的钱,比出门用的钱还要更多。所以,当我们立下用钱规则的时候,要针对线下,更要针对线上来展开。而对金钱的支配,应该细致到每次用钱。

1)每次用钱,先做好预算

之所以每次用钱,都会不知不觉地多用了,是因为在用钱之前没有规划。日常的购买,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小件物品的购买,另一类是大件物品的购买。 针对两类不同的购买,做规划和预算的方法很简单,分别是:列购物清单和设定总价。比如,今天去超市之前,你开始列清单。并且,你一定认为,购物清单,是这样的:

买苹果

买牛奶

买鸡蛋

买蔬菜

买调料

但这其实不是购物清单,这只是“别忘记”清单,就是为了提醒你,别忘了买这些东西。

它没有任何“做预算”“管住钱”的作用。而有预算功能的购物清单,应该是这样的:

买苹果(3斤)

买牛奶(12盒)

买鸡蛋(2盒,共24个)

买蔬菜(5斤)

买橄榄油(1瓶)

辣椒酱(1瓶)

海鲜酱油(1瓶)

约170元

比较一下两张清单,不难发现:小件物品的购买,一般是快消品,购买发生的时候,通常会涉及一定的量,可能是重量,也可能是数量。但平常大家列购物清单,最大的一个误区是:只列出需要购买的项目,却忽略了,除了要购买的项目,真正能对最后价格起作用的,就是你所购买的“量”。买一个苹果和买一斤苹果,完全是两码事。当然了,所需要的“量”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实际所需选购即可。简单来说, 做小件物品的预算,就是事无巨细地罗列出要购买的“项目”,“量”甚至“单价”和“总价”。这个方法适用于超市或网络购物,也适用于更日常的一日三餐。

如果是大件物品的购买,就做好总预算。比如,你要买一台手提电脑,首先应该想的,不是要买什么品牌、什么配置,而是该想,我最多要花多少钱来买这台电脑。比如,你的预算是5000元,你到店里购物,当你告诉销售员你的预算时,销售员知道你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人,就会帮你一起实现这个目标,为你推荐在这个价格里性价比最高的一款;而不是向你乱兜售,最后你花了一个更高的价格,用在一些自己不需要的配置和功能上,实属浪费。

如果你进行网购,有了明确预算后,你就可以利用购物平台的“筛选”功能,在5000元内,找到人气最高的电脑进行下单,而不是东看看西看看,最后犹豫不决。 做好预算,可以让你用钱更节制、更合理、更省时。因为,你是在预算的范围内选择最好的;而不是为了追求更好,毫无限制地付出更多的钱。

当你手上可支配现金增加的时候,你的购买力也会加强。这时候用钱,还会涉及一些你不知道是“大件物品”还是“小件物品”的购买。如果你遇上这种情况,提前做预算时,只需要规划好“购买频率”和“量”就行。比如,就我自己而言,提升认知的线上课程,一季度买一次,每次买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书,一个月买一次,每次买3~5本;健身房买教练课,每周两次,每次1.5小时;等等。

在实际操作时,我的建议是,可以在头一天晚上,就预测一下第二天所有可能用钱的情况,做好明天的总支出预算,并把它们记录在你的记账本“用”的这一栏上。做好了预算,每天就彻底执行,尽全力只用预算内的钱。

看完上面做预算的方法,如果你觉得很简单,我就问你两个问题:

如果你觉得简单,你做过了吗?

如果你做过,你有持续做吗?

2)每次用钱,买你需要的

这是我一直和学员强调的一句话,请你自己重复三遍:“买你需要的,而不是你想要的。”换言之, 要以你的“需要”为标准,而不是以“想要”为标准。那“需要”和“想要”有什么区别呢?它们的区别在于:现在是否马上能用上。

比如,我见过很多女生,常常会买满一柜子的衣服,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一件衣服买回来只要不穿,它挂在你的衣橱里和挂在专卖店的架子上,是一个意思。但挂在店里和挂在你家最大的不同是,你掌控住了钱,而不是那件不穿的衣服。同样,一本书如果买回来不看,它放在你家书架上和书店的书架上,是没区别的。其他物品同理,如果现在不能马上用上,那放着也是放着。下次请你克制自己,让它们留在店里,把更多的钱掌控在自己的手里。

经过多次的克制训练,你的头脑就会形成用钱的新回路,每次用钱之前,你就会自动判断自己的真正所需,最后再下决定。这样用钱,至少有三个好处:一是你真的学会了用钱;二是你降低了钱的浪费,免花冤枉钱;三是你通过前两者实现了“断舍离”——你所在的空间不会被过多的闲置物品占据,心情也会更加舒畅。

当然,如果你想更进一步,还可以把这个标准使用得更细致。不仅仅是买你“需要”的物品,而且只购买你“需要”的功能(部分)。我用自己买手机的经历来举例。我的常用手机,它需要有各种功能,让我的生活更方便,所以我选购了一部性能不错的iPhone,价格近万元。但因为讲课的关系,我还需要多一部手机,作为副手机,第二部手机确实也是我需要的,可是我要因此多买一部iPhone吗?于是,我罗列了一下第二部手机我所需要的功能。我发现,原来我只需要用这部手机来多开一个微信,以方便服务学员;还需要这部手机在咨询的时候,偶尔录一下音,或是帮我记录一下灵感。因此,只要这部手机系统稳定,内存和电量充足即可。最后,我选择了一部小米手机,花了999元,就完全满足了上面列出的功能和要求。

你想想,如果我又买了一部万元的苹果手机,作为我的副手机,除了我需要的,剩余的功能都是多余和浪费的,我也因此浪费了9000元。当然你可能会说,没准将来会用上呢?很多人都喜欢拿这句话给自己当借口,或把自己超越实际所需的购买合理化——一下买10套衣服,告诉自己未来肯定会穿到;买一台特别贵的电脑,告诉自己早晚有一天能用上所有的功能。听好了, 我们的购买标准只有一条,就是:现在马上能用上。守住钱,留下更多现金是我们在理财中的首要任务,未来要用到的,那就未来再买。

“没准将来会用上”这句话是基于假设,而不是基于事实。什么是事实?事实就是你现在用不上,意味着买来也没用。再说了,同样的假设,也可以是“没准将来也用不上呢”。

“没准”不能作为标准,就是因为它“没准”啊!过一个真正“刚需型”的人生,现在没有刚性需求的,就不买;现在用不上的部分,就不浪费钱。

3)每次用钱,只做加法

大多数人,钱越用越少。但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人,钱越用越多。如果你已经能做好预算,合理用钱,并学会把钱都花在此刻的刚需上,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学习更高端的用钱理念了。

把每次用钱的“消费”变为“投资”。同样是对钱的使用,把原来的“减号”变成“加号”,甚至是“乘号”,就是钱越用越多的关键。把“消费”变为“投资”的一个最显著的指标,就是“长期思维”。把你的用钱,用出投资的效果,意味着能把钱用在“长期以来做加号”的项目上。

如果你的年龄在20~40岁这个区间,“长期以来做加号”的项目就是让你做“自我价值的投资”,也就是把你80%~90%的钱,都用在你“个人基本面的建设”上来。根据我的总结,“个人基本面的建设”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健康与风险、学习与成长、朋友与交情、办公与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不管你现在钱多还是钱少,你都可以在各个板块里,找到可以“自我投资”的好项目,没有必要一步到位,关键是从你能开始的地方,现在就开始。请记住,只要你想做,方法总比问题多。

这四个板块投资的重点,我也言简意赅地阐明一下:

“健康与风险”:

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是一切投资的前提和保障,如果人生是存折,那健康就是最前面的数字1,其他的部分都是后面的0,有了1,后面0越多,人生越充实。没有了1,后面有多少个0都是0。所以你如果想为自己选购寿险、意外险、重疾险等商业保险钱又不够,那可以把钱和时间投资在健身房上。如果你说暂时不宽裕,你至少可以买双跑鞋,买根跳绳,就开始运动。你说老师我还是太穷了,你至少的至少通过瑜伽垫和一些免费App实现锻炼,也可以买一些10~20元的冥想音频,练习冥想,来维持心情的愉快。

“学习与成长”:

在学习成长上,投资的优先级依次为:天赋、擅长和兴趣。先把较多的时间精力,放在你的天赋培养上,其次才是你后天发现也很擅长的技能,如果前面两个暂时没找到,就放在兴趣上。把兴趣培养成技能,再把技能培养成专业,再用这个专业去赚取更多的钱。无论你投资在天赋、擅长,还是兴趣上,都能让你的人生得到长足进步,最起码能让你改变现状。关键是不要把时间、金钱浪费在那些“听人家说不错”和“最近很火”的项目上,因为只要这个不是你擅长的和兴趣所在,别人再觉得不错,项目在近段时间内再火,你最终也无法获得硕果,因为不管什么领域,在顶端的总是那些极具天赋又十足勤奋的人,你不该用自己的不足,去跟别人的天赋拼,你应该找找哪个领域自己有天赋,然后加大投入。

“朋友与交情”:

在你所有的金钱使用中,请给“交情”划一笔专项资金,爱情需要保鲜,朋友之间的感情也需要维系。具体的原则,如果对一位朋友,无非是投其所好。如果对一群朋友,无非是雨露均沾。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怕你没有,就怕不是人人都有。这笔专项资金的用处就是,如果对方喜欢热闹,就给对方安排饭局、派对;如果对方社交冷淡,就逢年过节寄礼物、送红包。当然只花钱是不够的,这只是前提,关键还是得用心。有人说,老师,我真的比较穷,难道还要跟一群人交朋友吗?那是多大的支出啊!我的答案是:偏偏这样才要。当你没有那么多钱,就多花点心思、多运用你的智慧。就像读书时,我也穷,我每周末从家里回来,都会带几个苹果,但我发现,自己无法给宿舍里每个兄弟都准备几个苹果,每人只分一个好像也不太够意思,于是我灵机一动,就给大家分瓜子!每人一大把,大家都吃得不亦乐乎。

“办公与效率”:

钱不是万能的,但请记住,钱至少可以买来舒适和效率。如果你已经为以上的项目留下了投资款项,还有资金富余,请把这些钱都花在改善你的办公环境和办公设备上。这会让你拥有“生产力(Productivity)”和“巅峰表现(Peak Performance)”,而这两者,将最终决定你的成果和价值。当你有了价值,你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权。

要有钱,不做赚钱的事,先做“值钱”的事。先做值钱的事,就是无论是在朋友眼中,还是在你自己所在的领域里,“让自己变得更值钱”。而你只要用好你的钱,把消费变成投资,自然能让自己变得更值钱。

相关文章

  • 给生活做加法

    现代人都在提倡要给生活做减法。但很多时候应该给生活做加法。其实一个人最难到的就是养成习惯。某种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

  • 正义不灭,撤

    偶尔会看到鸡汤帖,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也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这确实是让生活变得轻松愉悦的好办法之一。 加法比较容易...

  • 选择一份乘法工作

    做加法的工作,只能20块20块地去赚钱,而做乘法工作,只要基数大于1一块钱,就能很快超过做加法赚钱的人,炒股的诱惑...

  • 给大脑做增量,给生活做加法

    朋友发了一句话问我,为什么现在很多做知识付费,卖营销工具的,会那么火? 甚至,在互联网金融版块,很多人明知道是陷阱...

  • 春节宅家,重读《优势成长》Part4

    春节宅家期间,我重读帅健翔老师的《优势成长》。同时,为了用输出倒逼输入,我给自己提了个小要求:读完每一章后做一次复...

  • 给生活做减法,幸福做加法

    年少时,我们总想着拥有别人没有的东西,总想着怎样才能比别人拥有更多美好的东西,会为了没有得到一个渴望已久的东西而懊...

  • 最会学习的人第四天

    1.能力升维。必须努力打造自己的多维竞争力。给自己的能力做加法,做升级的思维和打法,就能超越99.99%的人。 演...

  • 断舍离:人生需要留白

    在生命的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在忙着给自己做加法:买更多的东西,学更多的知识,赚更多的钱,住更大的房子,可我们的内心...

  • 加减

    给自身做加法,给产品做减法

  • 给自己的时间做加法

    常常会觉得自己好像还有很多事没有做,也常常会为此感到一种焦虑,但是之前一直把想法停留在脑海里面,并没有真正落实...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转个念就能用好钱:做预算,买刚需,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帅健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o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