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坐在餐桌前,强撑着快要合上的眼皮写复盘,列举事务清单并再次写下了“管理组复盘反馈”时,我心里一动:
“虽然大家觉得我给所有人的复盘写反馈不容易,也会觉得有启发。可是,这对于我自己而言
真的是在挑战舒适区吗?
有没有想办法做到更好?
是在指导还是想办法引导?
……”
是,我在调整给反馈的形式,开始更多地从提问的角度,引导大家去进一步思考。
巴特,这是我能够做到的最好了吗?🤔️
比起我自己设定的8月运营目标,它们是助力还是别的?
别的目标和运营目标,有没有可能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跟团队一起把事情做到更好?
以每个月做一次背稿演讲的目标为例,假如我想要每个月上台,那么
什么时候我就需要打磨故事?怎么糅合运营经验?
能不能想办法把最近新学的让我云里雾里的知识结合进来,以分享为学?
如何让故事有趣且有料?
这个故事是用存量还是主动添增量?
增量哪里来?
是一根根的蜘蛛丝,还是能够自成体系,也能向外界传递声音的“夏洛的网”?
我有没有想办法整合好所有的资源?
这些目标,真的能让我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吗?还是更可能因为事情太多,最后把自己搞垮?假如我需要对目前在做的事情做断舍离,我的断舍离对象会是什么?
最近,我深刻意识到,比起机械地做事情,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再围绕它去深度思考如何做到更好,是比一味蛮干重要得多的事。
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在于思考为什么,以及如何才能做到更好。
对,我不纠结没能一下做到位:
一步到位,我自问做不到,但是,它不影响我争取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允许自己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经历婴儿学步的摸爬滚打,更允许自己偶尔回到波浪式上升螺旋式前进中的波谷期。
无论做什么,都记得爱自己,才有力量应对别的。没错,你可以“自私”。
行动清单:
再读《start from why》
重刷《stone soup》
反馈时不忘打造成长共同体
(有人好奇我写给自己真正的复盘长啥样,以上,就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动念想到的点了。
你可能发现了,都是一堆的问题……所以你看到了,其实我也经常被自己问得瞠目结舌的~
————————————
不知不觉坐过了站还好有两条换乘路线都可以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不至于因为走弯路耽误了时间。
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有很多事情,一步走错的成本几何?就像错过了高速路的出口,得绕多少路,才能回到目的地……
(当然,你可以说也可能发现一片未知的美好领域)
愿你能幸运如我,早日发现自己的问题,在自扎和不断的挑战中,离理想的自己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